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天示警
就在四天之前,主管軍需調配的糧秣官來報,有五組共計十五名被派出去采買菜蔬的倭人兵士未曾按時回營。
俞大猷和戚繼光等人分析,有三種可能:
最有可能的是那些倭人兵士攜款潛逃。在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看來,那些倭人兵士都出身貧寒,當兵打仗又沒有軍餉,難以養家糊口,平日生活的困頓可想而知。如今身上帶著采買菜蔬的幾十兩銀子,幾乎等於倭國一個中產之家的全部家當,難保不會見財起意,拿著那些銀兩逍遙快活去也!
可是,這種看法被率軍出陣的九州諸藩大名的家臣們斷然否定,言說他們的兵士對主君和家族無比忠誠,別說是幾十兩銀子,就算是一座金山銀山擺在麵前,也絕對不會動心!
對於九州諸藩大名的家臣們這樣的說法,俞大猷、戚繼光等人不以為然。可是,在倭國居住多年的鎮撫司日本情報網諸位太保和汪直也認為,盡管九州諸藩大名的家臣們言辭不無誇大炫耀之處,但也不無道理,概因倭國諸藩大名之家禦下治軍十分嚴苛,不論兵士還是家臣出陣,他們的妻兒老小照例都要被主君扣為人質,一旦陣前逃脫,家中所有親人都難逃一死。那些兵士未必會為了區區幾十兩銀子,置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死於不顧。而且,單獨一個人行動,或許會抵擋不住銀子的誘惑;可那些倭人兵士是三人同行,一起拋棄家小,獨自逍遙快活,這種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攜款潛逃的可能被排除,就剩下了兩種可能:
其一,被人殺死。派出去采買菜蔬的兵士雖說都是倭人,卻是一口九州口音,紀伊、伊賀當地人一聽就能聽得出來。由於這些地方長期被三好氏占據,難免受其蠱惑,對天朝王師心生敵意,也就忌恨那些追隨天朝王師匡扶倭國公武兩家政權的九州義勇之士,不但不將菜蔬賣於他們,還將其暗害。又或許,正是因為那些兵士懷揣堪稱一筆巨款的銀兩,很可能是言行舉止若不謹慎,錢財露白,被附近的山賊、惡黨知曉,劫財之時將他們殺死。
其二,被倭國逆賊三好長慶的兵士抓獲。三好長慶雖說敗退伊賀,掘壕固守,但一定會在附近派出不少斥候探馬,遇到那些追隨天朝王師匡扶倭國公武兩家政權的九州義勇之士,也會將他們殺死,更有可能是將他們擒獲,送回大營嚴加審訊,要從他們嘴裏探知中朝聯軍的虛實--據大明鎮撫司安插在尾張織田氏那裏的倭人暗探曆盡千辛萬苦送回來的情報,倭人聯軍總大將是甲人稱“戰國第一武將”的斐武田氏家主武田信玄。大明鎮撫司日本情報網的所有要害人物,以及中朝聯軍高級將領俞大猷、戚繼光和徐渭等人,對那位倭人名將武田信玄可謂是耳熟能詳,概因遠在萬裏之外的大明王朝最高統治者、明嘉靖帝朱厚熜竟然也知道此人,甚至對他十分重視,早在大明鎮撫司日本情報網組建之初,就把此人列為頭等關注對象。這幾年裏,大明鎮撫司日本情報網所搜集的有關武田信玄的情報摞起來有一尺多厚,連武田信玄納了幾位側室、最寵愛誰都詳細地記錄在案,對他可謂是了如指掌。正因如此,俞大猷和戚繼光認定那位自稱熟讀《孫子兵法》的倭人名將一定不會忽視“敵情”的重要性,俘獲那些九州諸藩大名的兵士,一定會如獲至寶,也絕對不會浪費從那些兵士嘴裏套出來的“敵情”!
對於這種可能,俞大猷、戚繼光等人卻反倒不擔心,甚至隱隱為之感到高興--概因那些被派出去采買菜蔬的倭人兵士一則地位低微;二則身份尷尬,哪裏知道什麼軍中機密?因為和明軍兵士有語言障礙,連道聽途說都幾乎沒有可能。可以想象的是,在倭人聯軍的嚴刑拷打之下,為了保全性命,他們大概會亂說一起,不但對天朝王師毫無妨害,反而會給倭人聯軍將帥用兵決策造成失誤,那位自稱熟讀《孫子兵法》、人稱“戰國第一武將”的武田信玄豈不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正因如此,俞大猷和戚繼光連相應的部署調整都沒有做。這倒不是因為兩人戰功赫赫,手中又握有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數萬大軍,就如此托大、小覷了對麵安營紮寨、人數超過己方兩倍有餘的倭人聯軍;而是怕驚動了敵人,更要給他們的總大將武田信玄一個錯覺,即是天朝王師並不知道他們俘獲了那些九州諸藩大名之家的兵士,有什麼陰謀詭計不妨從容施展,且看天朝王師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