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手對決(1 / 2)

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手對決

就在俞大猷心生疑慮之際,一陣撕裂耳膜般的尖銳刺響從帥帳的另一側傳了過來,他立刻循聲看去,隻見厚牛皮製成的帥帳竟然被人生生砍出了一個大洞。透過朦朧的月光,一個人影挾著萬鈞之勢向他疾飛而來,手中武刀寒光閃閃,朝著俞大猷當頭砍下!

俞大猷已經收劍入鞘,來不及抽出寶劍,正要舉起劍鞘格擋,卻又立刻想到劍鞘乃是皇上禦賜的聖物,比自己的性命還要珍貴,不可有半點的損傷,忙收回寶劍,就地一個“懶驢打滾”,雖然狼狽不堪,也有失自己一代劍術高手的名家風範,卻堪堪躲過了砍向自己頭顱的那一刀。不過,刀風掃過,俞大猷感到脖頸之處火辣辣的疼,足見此人力量何其之大,刀勢何其之快,不由得心中一凜:這是一位平生罕見的高手!隻是他不明白,這樣的高手,為何卻沒有在剛才就和那些或許是假冒的忍者同時出手,否則的話,驟然受到偷襲和圍攻的他絕對不可能那樣輕鬆地殺死那幾位刺客,更有可能會被這位剛剛冒出來的高手所殺!

一陣風吹過,帥帳的門簾放了下來,剛剛被來襲之敵砍開的縫隙也合攏了,帥帳之中頓時變得一片漆黑。仍屈膝半蹲在地上的俞大猷摒住呼吸,悄悄抽出了寶劍。

帥帳裏此刻籠罩在死一般的寂靜和黑暗之中,盡管俞大猷已經十分小心,可是寶劍出鞘,還是發出了一聲輕微的“嗤”的聲音。幾乎是同一時間,一聲刀鋒劈開空氣的尖銳聲音響起,俞大猷下意識地一個滾翻閃避開去。接著就聽到刀劈在土地上的聲音,顯然是他剛才藏身的地方已經被大刀砍中。

若說來襲之敵剛才那一刀隻是讓俞大猷略微有些緊張的話,這一刀更讓他頓時冒出了一聲冷汗:聽聲辯位之技竟然如此高明,並且能夠如此迅疾地做出反應,看來,來敵不但是高手,而且應該是頂尖的高手!

不過,俞大猷不愧是明軍之中頂尖的劍術名家,來襲之敵一刀未能劈中他,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他也順著刀勢,一劍疾刺過去。

來襲之敵的反應也十分快速,一擊不中,迅速轉動身形,收刀格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分毫不差地架住了俞大猷疾刺過來的那一劍。

“叮!”的一聲刺耳之聲,俞大猷的寶劍和那人的武刀猛烈交擊在一起,蹦出了幾點火星。

俞大猷的家傳龍泉寶劍乃是百煉精鋼製成,削鐵如泥,當年曾經有人慫恿俞大猷試過,接連劈斷了十柄明軍製式镔鐵大刀,劍刃連個豁口都不曾留下。可是,來襲之敵的武刀也絕非凡品,不但沒有迎刃而斷,甚至在和俞大猷的寶劍互斫中不落半點下風!

而且,剛才電扇雷鳴般的交手一招之後,俞大猷感到胳膊一陣酸麻--他雖說並不以膂力見長,比不上那位創建車軍、被他專門從四川衛所調到第一軍的劉鋌劉大刀,多年征戰沙場的軍旅生涯,卻也使他身強體健,力超常人。來襲之敵卻能震麻他的臂膀,雖說是以雙手握刀,占了幾分便宜,也足以說明那人力大無窮。

好在百萬明軍公認的軍中第一劍術名家俞大猷絕非浪得虛名,知道自己力量遠遜於來襲之敵,立刻抖動手腕,長劍順勢靈活地順著那人武刀的刀刃一抹。那人擔心握著刀柄的雙手十指被削斷,趕緊收刀。俞大猷旋風般地轉身,“刷刷刷”一連刺出了三劍。

這三劍疾如閃電,劍劍不離來襲之敵的要害。即便來襲之敵確是一位高手,也被弄了個手忙腳亂,不得不象俞大猷一開始那樣,狼狽地施出一招“懶驢打滾”才堪堪避過了俞大猷的奪命殺招。

俗話說得好,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凡習武之人,都喜歡找人切磋比試,一較高下。俞大猷平生醉心武學劍道,又身懷絕技,也不免有習武之人的通病。怎奈往昔在軍中因俗務纏身,無暇找人切磋,讓他著實有些難受。當年他曾借著班師還朝、途徑河南開封之際,單人挾劍直奔嵩山,闖入號稱天下武學發源之地的少林寺,向多位武僧討教武技,便是明證。去年十一月份,鎮撫司日本情報網的諸位太保爺從近畿弄回了倭國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號稱也是當今倭國劍術名家。俞大猷一開始還興致盎然,和他比試了三場,都是鬥不到百十招就輕鬆製敵,後來便了無興趣了。隻是足利義輝對他的劍技萬分佩服,終日纏著他切磋劍道,還非要拜他為師,讓他不勝其煩。今日遇到難得一見的絕世高手,俞大猷被激起了好勝之心,此刻又已搶得先機,劍法便綿綿不斷地施展了出來,劍光如同雨點一般地向來襲之敵傾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