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手對決(2 / 2)

那人沒有想到自己要刺殺的敵手竟是如此強悍,比起剛一開始應付自己當頭一刀之時簡直有天壤之別,隻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施出渾身解數來對付。一時間,兩人刀來劍往,殺成一團。

帥帳之中一片漆黑,兩人都是目不能見物,隻能依靠那百煉成鋼又殺人無數的劍鋒刀刃依稀泛出的寒光,和刀劍揮舞時帶出的濃鬱殺氣和微微風聲來判斷對方兵器的來路,使得這場拚鬥顯得格外的凶險萬分,任何一人稍有不慎便會白刃加身、血濺當場。但兩人都是身經百戰,臨敵對陣經驗十分豐富,又都有常人難以想象的武技和反應速度,不但能應付得了對方層出不窮的殺招,還能還以同樣淩厲凶狠的攻擊,以快打快,劍鋒刀刃連續不斷地碰撞在一起,發出一連串幾乎聽不出停頓的“鐺鐺鐺鐺檔鐺--”

就在這個時候,一隊在營中巡邏的哨兵或許是聽到了漆黑的帥帳之中卻發出了這樣異常聲響,帶隊的班長高舉著火把走近帥帳,卻礙於軍法嚴苛,不敢貿然進入,站在門外大聲報告道:“啟稟軍門,小的是今夜巡哨的第一軍第三師第八旅一七三團二營五連二排一班班長劉大旺,聽到這裏有響動,特來稟報軍門。”

俞大猷當然聽到了如此中規中矩的通報聲,卻苦於正在與那位來襲之敵性命相搏,不敢分心應答。那位名叫“劉大旺”的班長聽不到軍門的回答,卻能聽到帥帳之中的異常響動也未中斷,料定有人在裏麵,大概不是謀刺軍門,就是潛入帥帳竊取軍情機密,便不顧軍法嚴苛,大著膽子掀開門簾,就要走進來。

漆黑一團的帥帳突然出現了光亮,那位班長更是驀然看見自己的軍門大帥正與一位倭奴打扮的中年男子你刀我劍拚殺在一處,在火把的映照下,刀光劍影形成了一個耀眼的光團,地上還橫七豎八躺著三五個倭奴。他頓時大驚失色,一邊將背在身後的步槍甩在胸前,一邊高聲叫道:“有刺客!”

或許是擔心喊聲驚動了門外的巡哨和大營之中數萬大軍,那位倭人不顧俞大猷招招不離自己的要害之處,突然回身側步,揮刀就朝著劉大旺砍去。

那位倭人的空門大開,俞大猷原本可以趁此良機,施展殺招,即便不能使他身首兩處,至少也能使他身負重傷,再無還手之力,到那個時候,無論是將他當場格殺,還是生擒活捉,都不是一件難事。可是,俞大猷出身世襲軍戶之家,自幼受到自己的父親--一位不知名的小小的明軍百戶--的教育,襲職從軍而始,無論是做一個小小的百戶,還是手握數萬大軍,從來都是兵不食己不食,兵不寢己不寢,有愛兵如子的古大將之風。今夜遭到倭奴的襲擊,照例應該守衛在門外的四名親兵護衛一定早就被倭奴所殺。但是,那四名親兵護衛慘死敵手之時,俞大猷並不知情,並且也殺死了那幾名忍者打扮的倭奴,替他們報了仇;此刻自己就在這裏,寶劍在手,又怎能容忍倭奴再對自己的軍中袍澤痛下殺手!當下舍棄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千載難逢的殺敵良機,嘴裏高聲喊道:“小心!退後!”,同時,一個箭步上前,舉起手中寶劍,就要替劉大旺抵擋那當頭劈下的一刀。

令俞大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位倭人實在是萬分狡猾,更算準了俞大猷不會坐視自己的兵士被殺,砍向劉大旺的那一刀隻是一個虛招,趁他放棄攻擊、劍法變調,並且衝到自己近前之際,突然將手中的武刀順勢朝著俞大猷砍下,壓住了俞大猷正準備替劉大旺格擋的寶劍,另一隻手抽出了懷中的那柄短刀,朝著俞大猷疾刺而來。

高手對決,最重料敵先機,先機一失,就十分被動,甚至處處受製於人。同樣的,高手對決,最忌中途變招,前招已變、後招未續之時,很容易被敵人抓住破綻予以反擊;更忌判斷失誤,一旦判斷失誤,就會被敵人的殺招搞得手忙腳亂。俞大猷可算得上是把這兩大忌諱全都犯了,突然的變故讓他猝不及防,稍一愣神,那位倭人的短刀已經抵在了他的咽喉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