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名騎兵齊聲應諾,飛身上馬,疾奔而出,在行進之中,迅速分成左右兩路,朝著大營的兩側包抄過去。
這是中朝聯軍早已擬定好的作戰方略,即先以炮兵和步兵用各種火器阻滯倭奴聯軍的進攻並大量殺傷倭奴有生力量之後,再以騎兵左右包抄,務必最大限度地消滅來敵--俞大猷、徐渭等人知道,對麵的倭奴聯軍兵力號稱十萬之眾,即便有水分,**萬總是有的,一戰全殲倭奴大概力有不逮,但經此一役,定能使其折損大半,之後繼續向倭國腹心之地進軍,壓力就會小很多。
三好長慶的紀軍和上杉謙信的越軍先是親眼目睹了兩波騎兵的衝鋒被對麵的“明國鬼畜”輕而易舉地擊潰;接著又在衝鋒之時遭受到“明國鬼畜”至少三輪的重炮猛烈轟擊,傷亡十分慘重;此刻又已經與“明國鬼畜”混戰了大半個時辰,早已累得精疲力竭;而那些“明國鬼畜”卻絲毫不露敗象,仍奮力與他們殊死搏殺,即便是胳膊被砍斷了,也要拿牙齒咬;即便是被長槍捅穿了身體,也要拚盡最後一點力氣,拉響腰間的那種古怪火器,與他們同歸於盡……這是何等強悍而又不畏生死的一群敵人,真的能戰勝這樣的敵人嗎?每個倭人武士、足輕都在心中叩問著自己……
剛才聽到自己本陣之後響起了震天的戰鼓和號角聲,他們都知道是總大將武田信玄麾下的甲軍投入了戰鬥。有這麼一支威名赫赫的大軍增援,心中終於燃起了一線希望。
可是,還沒有等到甲軍殺到,他們卻突然聽到“明國鬼畜”的大營之中突然傳來了一陣低沉的響聲,宛如天邊隱約傳來的悶雷一般。時逢戰國亂世,那些兵士們不知道被主君驅趕著參加過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戰鬥,經驗可謂十分豐富,立刻意識到,這是無數馬蹄同時踩在地麵上所發出的聲音,也就是說,有大隊的騎兵從“明國鬼畜”的大營之中殺了出來!同時,他們的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沒有“明國鬼畜”那麼多、那麼厲害的鐵炮和其他不知名的火器,想要用自己手中的武刀和長槍去抵擋“明國鬼畜”騎兵,無疑是癡人說夢,而自己的血肉之軀將毫無疑問地被“明國鬼畜”騎兵的鐵蹄踩成肉醬……
想到這裏,那些倭人兵士們不禁驚恐地抬起頭,紛紛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張望,全然忘記了身邊無數“明國鬼畜”正挺著明晃晃的刺刀朝著自己的要害之處捅去……
果然,就在不遠處,成千上萬的“明國鬼畜”騎兵斜舉著雪亮的戰刀,正朝著這邊風馳電掣般地疾奔而來--由於本軍袍澤正與倭奴混戰在一起,獨立騎兵旅的將士們擔心誤傷自己人,棄用了威力不俗的三眼神銃,換用了騎兵另一種製式武器馬刀--此次遠征倭國,獨立騎兵旅要承擔大量的作戰任務,而不是當初作為各師或混成旅的騎兵營,隻承擔偵察等輔助任務,亦不刺便力主給騎兵旅配發了馬刀。先前軍中不少已經習慣使用火器的官兵還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今日兩軍步戰軍卒混戰一團,馬刀果然派上了大用場。
這些年裏,明軍大力推行正規化建設,禁軍得風氣之先,又享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各級軍官將佐大部分出身於欽命組建的黃埔軍校。獨立騎兵旅也不例外,各團營連長一級的軍官都曾進黃埔軍校學習,經過了亦不刺等蒙古教官的嚴格訓練,他們又將從那些蒙古教官那裏學到的騎兵戰技和戰術推廣到了全軍,大大提高了明軍騎兵的總體素質和戰鬥力。尤其是禁軍第一軍奉調駐屯朝鮮整訓長達半年之久,期間亦不刺親自**獨立騎兵旅,將士們的控馬、騎射、刀術等技能已不遜於蒙古各部的精銳部曲。他之所以毫不藏私,一是感念大明嘉靖帝的如天之仁;二來也是因為此次遠征倭國,乃是完成元世祖忽必烈的未竟大業,要為當年兩度伐倭失敗、葬身於倭國的蒙古勇士報仇雪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