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致命一擊(1 / 2)

第一百二十七章 致命一擊

數以萬計的明軍兵士和倭人足輕混戰在一起,就像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巨人在進行著殊死搏殺,你掐著我的脖子,我咬著你的喉嚨,不死不休,到處都是胡亂揮舞的長槍和刺刀,刀鋒槍尖在陽光下閃耀著冰冷的寒光,無情地砍向、刺向對麵的敵人,無數的熱血噴灑而出,浸透了腳下的大地,倒地的士兵發出痛苦的慘叫,被不知是哪一方兵士的大腳無情地踩在身上,慘叫聲戛然而止,一股血水和腹內最後一口濁氣從嘴裏奔湧而出,頭無力地歪向了一邊。

如此慘烈的血肉搏殺,令中朝聯軍參謀長徐渭不忍卒看,也跟著俞大猷一道,將視線投向了與中朝聯軍大營尚有百丈之遙的倭人聯軍本陣那邊,密切注視著甲軍的動向,想知道那位被人稱為戰國第一武將、自詡熟讀《孫子兵法》的甲斐武田氏家督、倭奴聯軍總大將武田信玄為何遲遲按兵不動,他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就在他們兩人等得萬分焦急,也越來越擔心的時候,倭人聯軍本陣那邊終於有了動靜--雖說仍有一萬多人的主力未動,卻約莫有數千人正在整隊,即將要投入戰鬥。而他們打出的那麵上麵畫著鬼畫符一般古怪圖案的白色旗幟,正是代表著武田信玄本人的八幡太郎義家的白色大旗!

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徐渭急切地叫道:“軍門!”

俞大猷也放下的手中的望遠鏡,笑道:“我們坐等了這麼久,為的就是釣到大魚!眼下咬鉤的,雖說並非倭奴甲軍的全部兵馬,但有武田信玄那廝在,這條大魚就跑不了!”

說著,他再次拔出腰間的六眼神機,朝天扣動了扳機,一枚綠色的信號彈畫著優美的弧線,飛上了半空。

中朝聯軍大營的側後方,此前在薩摩之戰中大顯身手、立下卓著戰功的獨立騎兵旅早已整裝待發。第一軍副軍長兼獨立騎兵旅旅長亦不刺正端坐在馬背上閉目養神,在他的身後,騎兵將士足足有四千多名。

自古中原就不盛產可以用作戰馬的良馬,加之明軍的發展重點放在了能夠充分發揮各種先進火器威力的混成旅之上;因此,按照明軍新式軍製,各軍並沒有騎兵旅的編製,隻是在各師或混成旅下麵編有騎兵營。前年第一軍奉調入朝,準備遠征倭國,鑒於倭國領內多山,混成旅行動不便;而且對後勤補給要求過高,不宜用於遠洋作戰,俞大猷便上奏朝廷,建議混成旅留駐國內,將其所屬騎兵營與各師騎兵營合並,擴編為騎兵師--比起混成旅來說,隻需要幾包糧草就可以長期作戰的騎兵,對於後勤補給的壓力無疑要小很多。

嘉靖帝朱厚熜對此大感興趣,卻因茲事體大,他這個半吊子的軍事發燒友也不敢輕易做出決斷,便命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集議。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張茂和兵部尚書曾銑以“軍製初定,不宜擅自改易”為由堅決反對俞大猷的建議,隻有總參謀長楊博讚同,卻因一來年資尚淺,二來曾與俞大猷在營團軍共事,怕被人說閑話,不好堅持己見。朱厚熜思慮再三,出於心底深處對俞大猷這位青史留名的名將的信任,還是恩準了俞大猷的建議,隻是為了顧全五府和兵部的顏麵,並沒有給予第一軍騎兵師的編製,改以獨立騎兵旅,其實是玩了個花樣,換湯不換藥。此後,因為被俞大猷舉薦出任獨立騎兵旅旅長的是曾經做過自己大舅子的亦不刺,朱厚熜便讓亦不刺兼任了第一軍的副軍長。這一回,無論五府,還是兵部,都沒有表示反對--亦不刺當年受聘為黃埔軍校擔任騎兵總教習,食大明三品武官俸祿;如今就任掛正三品指揮使銜的第一軍副軍長,隻不過是由虛銜改為實職,並不違反大明官製,誰能挑出毛病來?此外,亦不刺的特殊身份,人盡皆知,皇上此舉絕非是假公濟私;而是千金買馬骨,引來蒙古各部的勇士為大明所用,並以如天之仁化解漢蒙兩族數百年世仇。有這樣的聖心遠謨,誰又敢在骨頭裏挑刺?!

去年年底,禁軍第二軍奉調入倭參戰,俞大猷和戚繼光商議,將第二軍的所有騎兵營也都編入了獨立騎兵旅,不但兵力有所加強,並且歸由中朝聯軍司令部直屬指揮,獨立騎兵旅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加強。

今日與倭奴聯軍決戰,獨立騎兵旅和兩個軍屬重炮團一樣,也早早做好了戰鬥準備。隻是,從旅長亦不刺到普通兵士都知道,他們絕對不會過早地被投入戰鬥,卻一定會在最關鍵的時候發揮最大的作用,也就並不象炮兵團的弟兄們那樣心急,安然地等待著命令。出身蒙古、從小就長在馬背上的亦不刺甚至還在馬上小憩,直至聽到信號彈那特有的尖厲嘯聲,他的眼睛一下子睜開了,驟然放射出一道懾人的神光,大喝一聲:“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