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名將對決(1 / 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名將對決

聽對麵的倭奴自報家門,竟是拚湊成聯軍的三家倭奴之一的越後上杉氏家主、人稱“越後神龍”的倭國有名武將上杉謙信,立馬於亦不刺身側的李成梁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更是湧起了無盡的懊惱:好不容易網到了一條大魚,竟然還是三位倭奴酋首之一的上杉謙信,這是多大的一份功勞!隻要拿下了他,此次伊賀之戰的頭功必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這一回,大概就該直接晉升團長了!二十五歲的團長,即便不能跟當年的戚軍門二十出頭便榮膺營團軍副指揮使要職相比,放眼全軍,隻怕也是為數寥寥。可惜啊可惜,恩師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

被上杉謙信指名搦戰的亦不刺卻是另外一番心緒:倭奴一向狂妄自大,據說眼前這位越後國主上杉謙信更是自視甚高,目中無人,能被他指名搦戰,倒也不失為一件榮耀之事。同時,他的心中更隱隱流露出了幾許欽佩之意--決戰到了這個時候,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倭奴敗局已定。倭奴酋首紀伊三好氏家主三好長慶已經落荒而逃,身為聯軍主帥的甲斐武田氏家主武田信玄至今仍沒有露麵,大概也已經悄然遁逃了,眼前這位越後上杉氏的家主上杉謙信卻仍堅持不退,反而向自己發出了挑戰,足見傳言不謬,此人果然是一位英雄好漢!能和這樣的英雄好漢交手,即便是死在倭國,也不枉此生了……

想到這裏,亦不刺拱手抱拳,又施了一禮,說道:“素聞上杉將軍的大名,亦不刺今日不揣冒昧,特向上杉將軍討教幾招。請!”

上杉謙信在馬背上躬身回禮,然後兩腿一夾馬腹,高舉著武刀向亦不刺殺奔過來。亦不刺也催動戰馬迎了上去,舉起戰刀,與上杉謙信殺到了一處。

兩人都是高手,武藝非凡,刀法精湛,又都擅長以快打快,此刻戰在一處,旁人隻能看到一團耀眼的刀光,聽得“叮叮叮叮”刀鋒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卻根本看不清楚他們是如何出招,甚至連某一刀是誰攻誰守都看不真切。

突然,亦不刺胯下的戰馬前蹄踩到了一具先前被獨立騎兵旅戰士用手榴彈炸死的倭人足輕的屍體之上,被絆了一下,前蹄一失,當即滑倒在地。

好個亦不刺,麵對著突如其來的變故並不驚慌,從馬背上騰身躍起,穩穩地站在了地上。

李成梁不禁驚呼一聲:“軍門小心!”就要策馬上前替亦不刺抵達上杉謙信的進攻,卻見上杉謙信停止了進攻,反而勒住馬,讚道:“好騎術!”

自己雖然沒有從馬背上跌落下來,卻失去了馬匹,此刻上杉謙信若是繼續攻擊,借助馬匹的衝力,自己萬難抵擋他的刀勢,就像步戰軍卒如果不能迅速結成密集的長槍陣,就無法抵擋騎兵的衝鋒一樣。可是,上杉謙信卻主動放棄了進攻,使亦不刺不禁為之一怔,隨即便明白過來,一定是上杉謙信不肯占自己馬失前蹄的便宜,心裏對上杉謙信的好感越發加深了幾分,便老老實實地說道:“我是蒙古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術大致還算看得過去。”

上杉謙信聞言一怔,問道:“蒙古人?你們不是與明國是世仇嗎?你為何要加入明軍?”

原來,對於蒙古人,概因元世祖忽必烈兩次起兵伐倭,雖說都全軍覆沒,卻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至今仍令許多人聞之色變。而上杉謙信此前上洛拜謁天皇和幕府將軍,也曾親眼看到過珍藏在幕府之中的《蒙古襲來繪詞》(注),直到此時此刻,他仍對畫上“元寇”飛矢如雨的情景記憶猶新。而且他又曾聽人說過,兩百年前,明國將當年的“元寇”趕回了大漠草原,占據了中土大唐;但蒙元各部仍不肯臣服於明國,一直與明國爭戰不休。聽到亦不刺說自己是蒙古人,他就忍不住想問個究竟。

亦不刺心中苦笑:這個倭奴酋首……不,倭人大將倒也好笑,都到了全軍潰敗、生死相搏的時候了,竟有這份閑情逸致來管這些閑事!不過,他不願意欺騙眼前這位值得尊重的對手,說道:“我原本也與大明為敵,屢屢進犯大明國境,還曾襲擊大明皇帝的聖駕,結果兵敗被俘。大明皇帝以如天之仁赦免了我及我的部族的罪過,我便從此加入了明軍,矢誌為大明皇帝盡忠報恩!”

上杉謙信讚歎道:“亦將軍果然是個有情有義的英雄!”

隨即,他又疑惑地說道:“不過,我卻聽人說,明國皇帝是個凶殘暴戾的無道昏君,殺戮僧侶,搗毀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