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亦不刺怒喝道:“大膽倭奴,怎敢如此妄言詆毀天朝聖君!”
原來,當年的那位嘉靖皇帝迷戀方術、崇道滅佛之時,亦不刺還在蒙古草原跟隨俺答征戰四方,並不知道他所幹的那些事情;而如今的那位冒牌貨嘉靖帝朱厚熜對亦不刺可謂是恩重如山,亦不刺怎能容忍上杉謙信這麼肆意攻訐,剛剛對他萌生的好感也頓時煙消雲散了!
上杉謙信也被亦不刺這聲帶有侮辱性的“倭奴”激怒了,長嘯一聲,象亦不刺剛才那樣從馬上騰身躍起,雙手握著武刀,向亦不刺當頭劈來。
亦不刺也大喝一聲,雙手握刀,舉過頭頂,隻聽得“鐺”的一聲,兩柄百煉成鋼的刀撞擊在一起,碰撞出點點火星,上杉謙信的身子竟瞬間在空中停住了,那柄武刀和他的體重都被亦不刺的刀架在了頭頂的空間!
李成梁和他身旁的獨立騎兵旅戰士們的心都是一悸,大張著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而上杉謙信那邊的山本勘助等人也是如此。所有的目光都驚住了。
其實也就是短短的一瞬,上杉謙信的武刀仍然壓著亦不刺的戰刀,身子落下之時,竟然騰出了一隻手,拔出了腰間另一柄短刃,刺向亦不刺的腹部!
亦不刺眼疾手快,騰出左手緊緊抓住了上杉謙信那柄短刃的刀背,上杉謙信還在使著暗勁,想要把那柄短刃向前刺去,可亦不刺的力氣一點也不比他小,那柄斷刃停留在距離亦不刺小腹一寸來寬的地方,就是無法再向前推進半分!
兩人的身形頓住了,兩雙眼睛相距不到一尺,都惡狠狠地瞪著對方。
這個時候,李成梁和他身旁的獨立騎兵旅戰士們才反應過來,紛紛驚呼出聲,立刻策馬朝這邊衝過來,想要救援自家軍門。
亦不刺餘光瞥見了自己麾下的將士們靠近,大吼一聲:“退開!倭人武士講究單打獨鬥,我們蒙古武士也沒有幾個打一個的懦夫!”
將令如山,李成梁等人不得不再度勒住了馬。不過,讓他們略感放心的是,俗話說,力氣,力氣,力由氣生,兩人角力,最重胸中一口氣。那口氣一泄,力氣也就泄了。自家軍門既然能說話,想必對付那個倭奴還是行有餘力的……
其實,亦不刺遠沒有李成梁他們想的那樣輕鬆,隻因他身形要比上杉謙信魁梧高大,占了幾分便宜。不過,即便如此,天生神力,又是能夠力扳莽牛的蒙古巴圖魯的他,依然頭上冒出了一層汗珠。
這種角力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最是凶險萬分,又極耗費體力。很快,兩人都是滿頭大汗,氣喘籲籲。
就在兩人相持不下之時,上杉謙信突然眼皮眨了兩眨--原來,他一向以佛徒自居,不但常年在鎧甲下麵身著一襲僧袍,腦袋也剃成了個禿瓢,汗水順著光頭流淌下來,有一滴不偏不倚滑落到他的眼角,蟄得他眼睛發疼,情不自禁地猛眨眼睛。
蒙古武士最喜歡和人角力,又喜歡摔跤,亦不刺此前不知道和多少人這樣較量過,抓住對手一瞬間的失常,奮起全身力氣,右手的戰刀猛地一絞。上杉謙信沒有料到他突然發力,猝不及防,手中的武刀被絞飛到了半空。亦不刺的戰刀已經貼在了他的左頸之處!
即便是自詡毗沙門天的化身,堅信自己絕不會死;並且一直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上杉謙信,突然被白刃交頸,也不免有些驚慌,眼中閃過了一絲驚恐的神光。
亦不刺一招得手,將上杉謙信擒下,但他卻不急於揮刀抹了上杉謙信的脖子,反而說道:“上杉將軍,貴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殿下對將軍推崇備至,我曾聽貴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殿下不止一次提到過你,說你是貴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又與逆賊三好長慶不同,是一位忠義之士,卻不知道為何這一次要助紂為虐。聽他言下之意,對將軍此舉頗為惋惜。隻要將軍能幡然悔悟,我想他一定會原諒將軍的一時糊塗。”
注:《蒙古襲來繪詞》--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遠征日本(日本史稱“文永之役”)之後,幕府沒有多餘的土地和財物賞賜給參加戰鬥的九州禦家人,有一位名叫竹崎季長的武士十分聰明,賣掉了自己的馬鞍,從故鄉熊本走到鐮倉去請賞。為了表示自己的功勞,請人畫了一副長卷,描繪了當時九州武士與蒙古大軍作戰的情景,名曰《蒙古襲來繪詞》,是日本著名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