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汪直提到什麼綢行、瓷器行、茶葉行,不隻是呂宋助左衛門,其他那些商人也跟著冒出了冷汗--顯然,他們也都從三好長慶那裏賤買到了汪直名下的商號。既然當初貪心得了那注不義之財,此刻也隻好象呂宋助左衛門把頭死死地伏在地上,連聲說道:“小人糊塗,小人糊塗……”
汪直得理不饒人,繼續厲聲說道:“汪某當年是幹什麼的,想必諸位也十分清楚。想當年,別說是諸位,就算是那些強藩大名、一方領主,盡管都對汪某的東西垂涎三尺,卻沒有哪個敢真的起歹心!如今我的上百家商鋪、價值兩、三百萬兩白銀的存貨竟然全都被諸位給搶走了,汪某若是不能討回一個公道,日後還如何在堺港乃至貴國立足?更如何行走江湖,貨殖四方?!誰吃進去,我就要讓他給我吐出來;吃進去多少,就要加倍給我吐出來多少!”
那些商人聽出了眼前這位五峰船主話語之中隱含的殺氣,十分害怕他當即喝令外麵那些如狼似虎的明國兵士進來,將他們一個個都擒拿斬殺,而後再將他們的家產盡數侵占,趕緊說道:“五峰大人的損失,小人甘願雙倍賠償,雙倍賠償……”
汪直冷笑一聲:“這麼說,搶走汪某商鋪、財物之人,諸位都有份了?莫非是怕別人糟蹋了汪某的東西,先拿了去替汪某保管著?諸位真不愧是汪某的老朋友啊!”
聽到汪直這樣的揶揄,那些商人無不羞愧難當,隻得將頭伏得更低了。
興許是剛才那一番義正辭嚴而又隱含威脅的指斥使他口幹舌燥,汪直端起剛才放下的茶碗,一邊用碗蓋撥著上麵的浮葉,一邊說道:“既然都是老朋友,汪某也不難為你們,就按你們說的辦。不過,汪某的商鋪遍及近畿,諸位先自己說說看,都搶了些什麼?”
那些商人都猶豫了半天,這才有一位絲綢商人囁嚅著說道:“小人,小人從長慶公--不,逆賊三好長慶那裏買到了五峰大人的三家綢行……”
那人才說到這裏,隻聽得“啪!”地一聲,汪直將手中的茶碗摜在了地上,茶水飛濺,潑了那人一頭一臉,還殃及了跪伏在他身邊的其他幾人。幸好地上鋪著厚厚的毛氈,茶碗並沒有摔破,否則的話,他們的臉或許就會被四散迸射的碎片劃破。
那些商人驚恐萬狀,根本不敢擦拭臉上的茶水,抬起頭來,隻見汪直滿麵怒容地站起身來,厲聲說道:“我們大明有句俗話,叫做‘不見棺材不落淚’,說的就是你清田哲也這號人!我不妨告訴你,當初奉那逆賊三好長慶之命、主持變賣我汪某人名下商鋪諸事的三好氏糧草奉行強右衛門,眼下正在我天朝義師設在紀伊的戰俘營中關著!是否把他解送堺港和你對質,看看你到底吞下了汪某人多少商鋪?!”
那位名叫“清田哲也”的絲綢商人慌忙說道:“不,不,不,是小人記錯了,連同京都還有其他地方的都算上,小人一共買下了大人的七家綢行。五峰大人,真的隻有七家啊……”
汪直從懷中掏出兩本賬冊,攤開在了麵前的帥案之上,先把其中的一本打開,翻到某頁,大聲念了起來:“清田哲也,綢行,堺港三家、京都兩家、佐崎、大津各一家,付錢一萬六千貫……不錯,還真的是七家。強右衛門的供狀上也這麼說,倒也不必把他千裏迢迢地解送堺港,來和你清田哲也先生對質了!”
所有的商人都麵麵相覷:原來,五峰船主的話並非虛張聲勢,強右衛門大人果然被明國大軍擒獲,而且還把當初和各座商人所做的交易都招供了出來。看來,五峰船主是早有準備,隻需按圖索驥,就能把被搶走的商鋪和財物都討回來,不,不但是要全部討回來,還要加倍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