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兵鋒指向(1 / 2)

第二百零九章 兵鋒指向

豐臣秀吉的說法和自己當初的想法差不多,織田信長卻覺得未必如此簡單,也不能夠如此樂觀地看待此事,就追問道:“你的意思是說,他們和當年的元寇不同,並沒有覬覦我們日出之國的打算?”

豐臣秀吉沉吟著說:“在下也不敢斷言他們一定沒有。但是,明國地大物博,未必會貪圖吞並我們日出之國。我們當年與他們一道討伐西洋紅毛鬼,他們大勝之後,並沒有幹脆吞並南洋諸國……”

織田信長不耐煩地打斷了豐臣秀吉的話,說道:“可是,他們還是在那裏留駐了大軍,還設立了官署、委派了官吏,把那些國家變成了他們的附庸!他們會不會給我們也來這一手?”

豐臣秀吉說道:“這一次跟隨明國一同出兵討伐薩摩島津氏和逆賊三好長慶等人的,還有那些高麗人。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明國附庸,明國卻沒有在他們那裏駐軍。由此可見,駐不駐有大軍,並不表示明國是不是打算要把他們變成自己的附庸之國。或許南洋那邊局勢穩定之後,明國就把大軍撤走了也說不定……”

織田信長不滿地哼了一聲:“不要想的那麼樂觀!你怎能斷言明國人就一定會從南洋諸國撤軍?而且,不是有傳言說,他們也在九州設立了官署、委派了官吏嗎?雖然他們眼下並沒有在近畿也這麼做;可是,他們在京都和紀伊都駐有大軍,還有那位明國海商五峰船主,得到了義輝殿下的賞賜,現在成為了攝津一國的太守。他有明國的官職,跟明國朝廷的關係也絕非尋常,否則就不會那樣賣力地替明國幫助我們運送槍彈。這不是想要把我們日出之國變成他們的附庸,又是什麼?!”

似乎是織田信長的不滿使豐臣秀吉產生了一些顧慮,他略微停頓了一下,這才繼續說道:“請主公恕在下直言,我們日出之國的事情,有天文天皇陛下和幕府將軍義輝殿下料理,主公似乎不必為此費心。並且,在下反倒認為,這正是我們織田氏掌控天下的大好機會……”

織田信長越發不滿起來,怒道:“你說的這是什麼話!難道你認為我信長就那麼無能,一定要借助異國大軍的幫助,才能夠掌控天下、平定亂世嗎?如果是那樣的話,諸國大名乃至天下人又怎能真正臣服於我?還有,即便是能夠掌控天下,如果時時事事都要聽命於明國,我還不如終老於尾張,安安心心做一國太守!”

豐臣秀吉趕緊伏身在地,說道:“在下絕對沒有絲毫輕視主公的意思,請主公明鑒!可是,在下認為,明國人剛剛幫助義輝殿下平定了逆賊三好氏的叛亂,深受義輝殿下的感激;加之以我們眼下的實力,還不足以和他們抗衡,還是靜觀其變為好!”

織田信長心裏明白,豐臣秀吉說的不錯,眼下自己的實力不濟,不但根本沒有和明國翻臉的本錢;更需要繼續得到明國方麵的幫助。可他還是不想受製於人,冷冷地說道:“靜觀其變?萬一真有明國要把我們日出之國變為附庸的那麼一天,我們再想要做什麼,那就晚了!”

豐臣秀吉說道:“在下明白主公是替我們日出之國的將來而擔憂,明國我們的確不能坐以待斃,應該預先做些準備,以備日後有變。一是眼下明國數萬大軍駐紮京都,其他諸國大名既不敢輕易討伐我們,也不敢輕易率軍上洛。我們應該趁此良機,迅速擴大領地,擴充實力;二來阿市小姐如今在明國皇帝的內庭之中大受明國皇帝寵愛,我們可以通過阿市小姐向他們討還主公及前田利家、丹羽長秀、佐久間大學等人留在明國的家眷。這樣一來,即便日後他們要吞並我們日出之國,主公號令天下群雄奮起抗爭,和他們兵戎相見,也就少了許多顧慮;三是這一次主公進京朝賀天皇,少不了要和駐紮京都的明國將帥打交道。無論是主公,還是前田利家、丹羽長秀和在下,都應該主動拜會戚將軍和那位徐參謀長徐大人,並與當年那些熟識的大將多多交談,借此機會從那裏探聽他們的打算,而後再決定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曾跟隨他們一道遠征南洋,討伐西洋紅毛鬼,有這層淵源在,他們不會起疑心,其他諸國大名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豐臣秀吉提出的這三點建議,倒和織田信長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是眼下唯一可行的辦法。他緩和了麵容,說道:“你還算是個明白人!記住,你曾經跟我一起到過明國,應該聽說過明國有這麼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明國人會不會覬覦我們日出之國還很難說,跟他們打交道,我們一定要多幾個心眼才行!”

豐臣秀吉暗自鬆了口氣,應道:“是。”

織田信長又問道:“你剛才說到要抓緊時間,迅速擴大領地、擴充我們的實力。那麼,你認為我們眼下應該向哪裏用兵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