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戰略選擇(1 / 2)

腓特烈之所以能夠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寶座,其一,是靠了他個人的能力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昏招頻出,但那是因為年老力衰的緣故。真少在幾年前,他仍然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君王。而最近一段時間嘛…雖然稍微有點偏執狂,有點理想主義並且狂妄自大。但是整體來說,仍舊處於一流末等,二流偏上的等級。

而另一個,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緣故,便是他自己所掌握的實力施瓦本公爵領,以及巴伐利亞公爵領,這兩塊地盤的人口,軍隊,經濟和農業都非常不錯。單挑的話隻有已經兵敗身死的薩克森的奧托一世能壓他一頭。

德意誌諸侯畏懼其兵威,推崇其能力。最終讓他作了皇帝。

然而現在,論能力他先是被諾曼人割走了北德意誌大片領土,之後又敗在了東羅馬皇帝巴西爾手中。最後,也就是現在,又武斷的發動了對如日中天的諾曼帝國的戰爭。眼看著處於劣勢……這能力,也就說不上了。

而輪實力,兩大公爵領,作為根本的施瓦本公爵領沒了。施瓦本士兵們大量叛逃。而另一個公爵領巴伐利亞,作為前任公爵的亨利比他的威望更高……這樣的情況下,腓特烈幾乎是急的吐血。再加上他的年齡,他的身體狀況,現在的局勢……越來越多的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們覺得,或許已經到了重新選擇皇帝的時候了。

當然,脒特烈仍舊有機會,也就是這場戰爭如果他能夠在逆境中逆天,打贏這場白癡都不看好他的戰爭的話,那麼他這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或許還能夠繼續當下去。反之,最近傳得很廣的:“殺盡霍亨施陶芬家族”的誓言,則非常有可能實現。

於是腓特烈放棄了繼續圍攻漢堡以及分兵攻打不萊梅的戰略目標。留下了勃蘭登堡公爵弗雷德裏克二世守備,並且對陣bo美拉尼亞的諾曼軍隊,以及隨時有可能前來的,由諾曼皇後所率領的另外一支諾荽大軍。

弗雷德裏克二世在接到命令之後,當即在軍事會議上嚎啕大哭,他曾經在奧托一世手下與諾曼皇後有過交手的經曆,並且對於那個如同地獄厲鬼一般的皇後記憶猶新。

“她會殺了我的!讀書定會殺了我的一除此之外還有整個勃蘭登堡乃至整個北德意誌的日耳曼人!她讀書定會殺了我的!!在這之前,在她手裏麵隻有兩三萬人的時候她就想要這麼做了!而現在她的手上有將近十萬人!十萬殘暴而嗜血的諾曼軍隊!天哪,皇帝陛下,您不能這樣!您不能丟下我!!我的手裏隻有一萬兩千人啊!”弗雷德裏克這樣哭喊著對著腓特烈大喊著:“陛下,好歹再支援我些軍隊!否則的話整個北德意誌就完蛋了!!!”當然作為皇帝的腓特烈,是不會在乎下屬諸侯的這樣的困難的。

隻有一萬兩千軍隊的勃蘭登堡選帝侯軍隊究竟會遭到何等蹂躪,他一地那都不會關心事實上,他現在已經自身難保了。哪裏還顧得上別人?

當下,大軍無視了散發出了絕望氣息的勃蘭登堡人,繼續南下。

而這一會逃跑的人可就不止是施瓦本人了。眼看著腓特烈如此決斷。

他麾下的其他諸侯也都覺得心寒齒冷。特別是與阿爾布雷西特一同投奔了腓特烈,並且同時升格為公爵和選帝侯的黑森公爵路西維德。因為他與阿爾布雷西特的婁遇接近,所以在看到阿爾布雷西特這樣的下場之後,頗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而且,說起來黑森的領地同樣屬於北德意誌如果勃蘭登堡北滅掉的話那麼對方的下一個目標說不得就是黑森。因而,在略作思考之後,路西維德向脒特烈提議,希望自己也能夠留下來進行守備。這樣一來加上自己的一萬九千軍隊,北線就能擁有三萬大軍。與敵人的比例是三比一。用來防守足夠了。

然而路西維德的這個提議最終被腓特烈否決了。因為與作為他的根基所在的南德意誌比起來,北德意誌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在必要時刻是可以舍棄掉的。如果將這將近兩萬黑森軍隊留在這裏,的確可以將阿爾托利亞的軍隊,阻擋的更長一點。

但是那有意義麼?完全沒有。因為沒有足夠兵力的話,就不能夠戰勝盤踮在施瓦本的諾曼皇帝的軍隊。這才是這場戰爭的關鍵所在。北德意誌糜爛有什麼關係?反正那些諸侯不會給他上供一毛錢的賦稅。

甚至再說的誅心一點,這些德意誌諸候的實力被削弱了,對於朕特烈同樣有好處。這樣一來他就不用擔心這些諸侯會叛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