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己方騎兵部隊被對方攔住了。厄斯元帥卻並未覺得失望。這一切早就在他的計算之中。伊爾汗旭烈兀縱橫阿拉伯所向披靡。怎麼可能會如此簡單,就敗在如此簡單的戰術上?倘若真的是這樣,那麼厄斯元帥反倒要冷笑“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了。
那厄斯元帥再沒有關注兩翼的戰鬥。而是命令大軍向前。正麵十萬軍隊,分成三個大陣列,上百小陣列緩緩向前推進。兩翼的部隊退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以木樁作為防禦手段的陣地。正中央的主力部隊,也拋棄了不方便移動的火炮。
眼看著對方大軍全線前進。那旭烈兀稍微有些慌張了。他麾下奴隸士兵引起的混亂尚未平息。倘若這個時候諾曼大軍壓上,那麼他的下場也同樣是死路一條。
這一會兒,這位大汗已經暗暗後悔,不應該將這些白癡一樣,戰鬥意誌基本等於零的奴隸士兵投入戰場。這實在是一個大失敗。
然而這一會兒計較這種事情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伊爾汗旭烈兀當機立斷的下達了命令。要求他前陣的波斯、阿拉伯重騎兵們前進,以進攻對抗進攻。阻擋住諾曼人前進的態勢。
這一來一回,傳令便是好一會兒。每一秒鍾,旭烈兀都覺得度日如年。不過最終,他的軍隊還是動了起來。那些來自埃及帝國的遺產。重裝的馬穆魯克,古拉姆。卡薩吉等等重騎兵怒吼著,向著諾曼軍隊發起了衝鋒。
當然在這之前,他們要先解決一件事情——那就是擋在他們前麵的那些奴隸士兵。這嚴重的阻礙了他們前進的速度。也讓他們這些昂貴的重騎兵幾乎無法發動衝鋒。
盡管擁有精良甲胄。配備重型狼牙棒的這些中東風格的重騎兵,在近戰肉搏中也相當不錯。但是看看對麵長槍如林的模樣。便知道這些人如果速度不夠的話,根本就不可能衝破諾曼人的超長槍陣列。無法突破對方槍陣。那麼近戰肉搏便更是無從談起。
這樣的命題下。這些重裝騎兵便隻能給出一個答案了——殺!將阻攔他們的,礙手礙腳的奴隸們全部殺死!
他們揮動自己的狼牙棒,流星錘拚命地攻擊那些奴隸的腦袋。邊緣帶著棱刺的鈍器將那些可悲的奴隸,整個頭蓋骨都打的破碎。腦漿迸裂。就這樣,這些重騎兵好歹開出了一條路來。緊接著,他們便向著諾曼人的陣地衝了過去——
迎接他們的,是早已經停止了移動,準備好了的諾曼人的連弩和火槍。
在這些人與他們的奴隸糾纏的時候。諾曼人的陣列已經停止了移動。並且做出了戒備的姿態來。最前列的士兵們握緊了手中的超長槍。排列成超長槍陣列。而兩翼的盾矛手緊緊的靠在一起。依靠著大盾牌組成了密集的槍兵陣列。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衝擊力就不是很足夠的伊爾汗國的重騎兵,勝算便顯得更低了。
一百五十米左右。諾曼人那精銳的連弩的最佳射程,同時也是伊兒汗國的重騎兵的死亡領域。
厄斯元帥的軍隊與他的同僚們頗為不同。他繼承了當年在近東地區的守備軍團和驃騎兵軍團。除此之外還有當年諾曼人在兩河流域部署的防禦部隊。當年,諾曼皇帝曾經想要憑借幼發拉底河作為天然的屏蔽,防禦蒙古人的進攻。盡管這個計劃最終失敗了。但是這個計劃最終並非一無所獲。
當年投入巨資打造的,一千五百具埃吉爾之弩連射弩。便被接管了近東戰場的厄斯元帥所獲得。再加上他本部的一萬新式陸軍,所擁有的五百具連射弩。那加起來便是兩千具。
這是厄斯元帥最為倚重的力量。同時也是諾曼軍隊到現在為止,成建製的最大一支連射弩部隊。這一場“耶路撒冷城郊戈壁戰役”最大的王牌!
天降暴雨,恰似諾曼之矢。諾曼連射弩手們一邊怒吼著“一秒一箭”的口號。一邊向著伊爾汗國的重騎兵拋灑,如同蝗蟲一般的箭雨。
在這樣強力並且密集的箭雨之下,即便是重騎兵的鱗甲。鏈甲也無法做到完美防禦。特別是他們胯下目標更大,防禦也更弱一些的戰馬,更是容易被射殺。一些較為低級的,沒有裝備具裝馬甲的重騎兵,成了埃吉爾之怒連射弩的第一批犧牲者。
首先是因為奴隸的騷亂。緊接著剛剛擺出衝鋒的姿態來。便又受到了對方弩兵的猛烈射擊。無論是排成四列輪流射擊的重裝弩手,還是手持連射弩不間斷射擊的連射弩手。對於伊爾汗的重騎兵來說,都極為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