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王正又被調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一上任就參與組織領導了109乙型和109丙型晶體管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任109丙機技術核心組組長,在方案論證、實驗設計、生產工藝和組裝調試各階段發揮了全局技術總指揮的重要決策作用。109丙機在我國使用長達15年,為我國核物理研究和原子彈試製發揮了重大關鍵作用。70年代中期,他參加了013型大型集成電路計算機研製的技術領導工作。70年代後期,在他身患重病的情況下,勇擔757工程千萬次計算機的會戰總指揮重任,和往常一樣,深入研究室和生產車間,同科技人員、工人一起討論和解決重大技術問題,在757計算機的研製即將成功之時,也就是他病逝的前一天——1980年12月31日還在向副總指揮了解和詢問757的進展情況。他雖然未能在生前分享757機在後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榮譽,但他在病中使757機的研製走向成功的重大貢獻,以及他在早期為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五研究所並使之發展成為我國的骨幹研究機構,以及使我國的第一代到第四代計算機順利獲得成功的業績將永遠銘記在曾經和他共事以及在他領導下成長起來的人們的心中。他被視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王正熱心群眾性學術活動。他是中國電子學會的首屆理事、常務理事。是我國第一個計算機學術團體的發起人和組織領導者,曆任一、二、三、四屆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正的一生是輾轉曲折的,從朦朧到走向革命,找到了知識分子的光榮歸宿。他胸懷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大局,對待工作積極負責,任勞任怨,服從調動;對待生活豁達樂觀;對待同誌坦誠熱情;深得眾望。
簡曆
1912年4月28日 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
1918—1929年 青島市台西鎮學堂、青島市禮賢學院青大預科讀書。
1929—1933年 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工學院,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電機係讀書。
1933年1月—1935年11月 青島市電話局,濟南女子職業學院,育英中學,北京社會局、工務局任見習員、技佐、技士和教員。
1935年11月—1941年 失業,養病。
1941年1月—1944年4月 山東九聯中、諸城中學任教員,教務主任。
1944年4月—1946年11月 魯中四軍分區入伍,任技術教員、工程師。
1946年11月—1950年8月 華東軍大八大隊教務主任,教員,華東軍區通信局工程師兼山東省人民政府技術顧問,華東電信管理局副處長,電信研究室主任。
1950年8月—1955年 第二機械工業部十局技術處副處長。
1956年—1958年 第二機械工業部第10研究所總工程師兼副所長。
1956年12月—1957年12月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1958年1月1963年3月 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五研究所總工程師兼副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副所長
1962年6月—1982年1月 選為一、二、三、四屆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3年3月—1982年1月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1981年1月1日 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