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工商帝國(1 / 2)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打敗了夏後氏,取代了夏後氏,商氏創立了自主行使政權的商朝。因為是在夏後氏政權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所以夏朝的一些基本價值觀和規則,在商朝都得以延續了下來。比如財貨的極其重要性等等,在商朝與夏朝基本上是一樣的,奴隸主貴族依然是主要通過進貢財貨的方式,向奴隸君主表示臣服。除了以上兩點,在祭祀方麵,商朝與夏朝也有一個共同點,由於商帝大乙沒有成功換掉夏朝的社神,所以商朝與夏朝祭祀的是同一個社神。

除了上麵的共同點,商朝與夏朝也有一些非常明顯的不同點。比如,與夏後氏相比,商氏更加信鬼敬神,每當遇到一些重大的事件,商氏總會通過祭祀以及燒甲卜卦的方式,征求上天的意誌。同時,因為商氏對鬼神的極端信奉,巫教在商氏統治時期得到了極大發展,並且介入到商氏的權力中心,左右商氏的政局。前者例如巫賢就曾做過祖乙帝的相,後者例如到了商氏後期,特別武乙帝、太丁帝、乙帝以及帝辛在位期間,連續四任商氏的奴隸君主都不堪教權的幹擾,都與巫教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抗爭。在這長達百年的時間裏,政權與教權的爭鬥已經進入白熱化,關於政教之爭這一點,從典籍中關於武乙“囊血射天”的典故以及民間有關於帝辛羞辱女媧神像的傳說中,都可見一斑。

除了巫教盛行這一點之外,商朝與夏朝的重大不同之處,還有工商業的極度發達與繁榮。這一點不是筆者在誇大其詞,縱向比較來看,商朝工商業的繁盛不僅是前麵的夏朝無法比擬的,就連這之後的周朝都無法望其項背。單單從工商業的規模以及工藝水平來看,商朝達到了中國上古時期的頂峰,而且從未被超越。橫向比較來看,商朝時期的手工業工藝水平,也是達到了全球同期水平的頂峰,從未被超越。全球範圍內,從目前考古挖掘出的青銅器來看,中國商朝時期的青銅器在規模上是最大的,而且不是一件兩件的大,而是整體上都大,工藝技巧也非常高超。據說東方某島國曾經試圖複製中國考古出土的商朝時期大型青銅器,雖然信誓旦旦,期望很大,但是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商朝時期高超工藝技能由此可見一斑。單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把商朝稱為工商帝國,一點都不顯得誇張。

商氏極度發達與繁榮的工商業,同時也給商朝的另外兩個不同點,提供了物質財力保障和可能性,這兩個不同點分別是頻繁遷都和奴隸地位的提升。商氏遷都頻繁,根據前世史學家的總結,商氏遷都“前八後五”,也就是在商帝大乙之前,遷都八次,商帝大乙之後,遷都五次。而且根據後世考苦學家以及史學家的挖掘和整理,商氏的遷都似乎還遠遠不止這“前八後五”。商帝大乙之前的遷都,我們已經無法具體考證,商帝大乙之後的商氏都城,目前能夠找到蛛絲馬跡的,也有亳、隞、相、耿、邢、庇、奄、殷、沫等九個地方。商氏頻繁遷都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自然災害的影響,有的是因為氏族內部的矛盾激化,有的是迫於戎族的武力威脅,也有的是因為政權與教權爭鬥的需要,或許還有其它的一些原因存在。但是,即便如此,商氏遷都的次數之多也是非常恐怖的。

行政權力中心的遷徙,絕不會像我們現在搞旅行一樣,可以說走就走。而是一個涉及氏族根本的、龐大的係統工程,是對實力財富以及組織動員能力的巨大考驗,一個搞不好就會給氏族帶來衰敗,甚至是沒落。經曆了如此頻繁的遷都之後,商氏不僅沒有在動蕩之中徹底沒落下去,反而經受住了各種各樣的考驗,而且還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強大,這是很值得我們稱道和敬佩的。商氏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這與其發達的工商業,以及長期積累起來的龐大財貨與物質基礎是分不開的。正是高度繁榮發達的工商業,給商氏頻繁遷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