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他們談論著剿匪,鐵鎖心裏也在想著如何破局。看他們似乎已經有結論要結束了,鐵鎖便總結似的說道:“你們想不出什麼好主意是很正常的,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們對土匪的情況了解的那麼少,怎麼可能想出好對策來呢?”
張清誇獎道:“還是鐵鎖說的精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嗎。鐵鎖真棒,不如……”張清興奮的說著,一抬頭看見諸葛亮和婉貞震驚的表情,不知道哪裏出了岔子,嚇得急急把後半句話咽了下去。
婉貞急促的問道:“鎖兒,你看過《孫子兵法》?”
諸葛亮也問道:“鎖兒,你確定你說的是《孫子兵法》?”
鐵鎖本來是隨口一說,刷下存在的,見父母如此鄭重其事的問自己,也嚇到了,怯怯的反問:“《孫子兵法》有什麼問題嗎?”
婉貞說道:“你不知道嗎?《孫子兵法》可是兵書之祖,是每個將領都夢寐以求的。”
諸葛亮接著道:“《孫子兵法》失傳已久,世人隻知道有這麼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兵書在,卻無人有緣得見。更有傳言說誰得到《孫子兵法》,誰就能繼漢之後,擁有天下。”
婉貞笑道:“我也聽到這個傳說了,說是當年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亡命江湖的時候,晚上得孫武子親授《孫子兵法》一書,從此曹操便開始招兵買馬,並且百戰百勝。現在,有識之士都能看出,曹操或是再造漢室,或是開啟新朝,全憑曹操自己心意而已。”
鐵鎖想起,父親書房裏兵書戰策不少,還真獨獨缺少《孫子兵法》。自己無意中的言語,竟然引起了小小的轟動!
婉貞繼續追問道:“鎖兒,你還沒回答爹娘的問話呢?你從哪裏看到的《孫子兵法》?還是有人教你的?”
鐵鎖心說我從小就知道,像是一直藏在自己心裏。但肯定不能這麼說,便訥訥說道:“我也忘了怎麼知道的了,我以為很平常的一部書呢。早知道這麼重要我就把它背下來了。”
諸葛亮和婉貞倒沒有再刨根問底,心說可能是黃承彥疼愛外孫,把自己知道的隻言片語教給了鐵鎖,並叫鐵鎖不許聲張。
諸葛亮又問道:“鐵鎖可還記得《孫子兵法》其他的內容?”
鐵鎖搜索枯腸,苦著臉道:“知道的真不多了,隱約記得,開頭是: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諸葛亮讚歎道:“不愧是兵家之祖,開頭就大氣磅礴,與其他兵書果然不同氣象。”
張清拍著胸脯說道:“剛才真嚇到我了,你倆那表情,就像見到怪物似得。”
婉貞說道:“既然對土匪做不到知彼,夫君大人在山上剿匪怎麼贏的一局呢?”
諸葛亮正低頭咀嚼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有所悟。見問,思索一會回答道:“當初我和士元擬定引蛇出洞的策略,現在想來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假設山匪已經被困得心浮氣躁,且生活上也出現困難,特別想偷襲我們的營地出出氣。隻能說我們的假設附和山匪的實情,碰上了吧。”
鐵鎖插話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既然這幫土匪是為了某種目的才做匪與我們為敵的,那就能肯定他們在別的地方還有住處,山裏麵隻是臨時的營地罷了。他們既然武藝高強,訓練有素,那應該不是一般人家的兵,尤其是領頭的,連久經戰陣的蔡瑁、蔡中都能栽在他手裏,肯定不是普通人,平日裏位居高位養尊處優慣了,他能長住山裏嗎?想想姥爺就知道,肯定是自己住在城裏,隻是派手下在山裏跟你們周旋罷了。”
婉貞點頭道:“鐵鎖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
諸葛亮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點什麼,低頭不語,全力捕捉方才閃過的靈感,先是羽扇輕磕手心,漸漸開始在房間裏踱步,越走越急,最後猛叫好道:“我之前怎麼就沒想到這層呢?哈哈哈”。
屋裏每個人都被嚇了一驚,婉貞心急道:“你既然有所啟發就說出來嘛,我們都在等著呢。”
諸葛亮收住笑,激動地聲調都變了,說道:“你們想想,我們上山剿匪還讓士兵輪換休息呢。他們肯定也是如此!隻要我們能掌握各家人員出入情況,不就可以縮小搜索範圍了。這是一條大線索啊!”
婉貞也拍手道:“果真如此呢,頻繁安排大批人手出入城,還不惹人懷疑,行商就是很好的掩護。一次商隊能有二三十人護車,這規模在襄陽城也算大的,沒幾家有這實力。找出這些家族名單,一一排除,剩下有嫌疑的不會超過十家。”
漫天烏雲終於露出一絲陽光,諸葛亮滿心歡喜,平複興奮心情,讚歎道:“隻剩一個問題,怎麼收集出入城的消息?城門卒也記不住每天出入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