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壁畫的下麵有字,便停了下來,朝著壁畫走去,這也是我們走了這麼久唯一一個有漢字描述的壁畫。我們走到壁畫時,下麵的漢字是描述一場戰役,在公元前453年,當時的中國還處在七國混亂的戰國時期,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時代,這場戰役也就發生在那個時期。好像是周國與秦國的一次交戰,隻是上麵的字跡已經很模糊了,倘若這個無底之洞是那個時期保留下來的,那麼能經曆這麼長的時間,真的很可貴。
石壁上寫的是“白起”的名字,我們知道白起是秦國的四個戰將之一。秦國,原來是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國,秦孝公時曾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
爾後便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才逐漸強盛起來。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白起也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白起做做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的新城,次年,便由左庶長升遷左更,出兵攻打韓、魏,並用避實擊虛的方法打敗韓、魏聯軍與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多萬,俘虜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
為此,便再次晉升為國尉,次年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多個。十六年,白起與司馬錯聯合攻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占趙國的狼城,二十八年,攻陷楚的都城。焚燒夷陵,並向東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自此秦國便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打破聯軍於華陽,魏將匆忙逃離,白起俘獲三員晉級,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被決斷,郡守和當地的百姓議謀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經被絕斷,我們已不再是韓國的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呼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若能接受,秦怒必攻趙。如此一來,趙國受敵便會親近韓國,韓、魏兩國足以聯盟,抵禦秦國了。”
但最終秦國並沒有上當,而是派白起平定了此次叛亂。
我們讀完這些才知道,原來這壁畫上所描述的是秦朝的大將白起的故事,可是白起與上麵的壁畫有哪些關係呢,而且這上麵都是在介紹白起的事跡,好像根本扯不上邊。
三子指著旁邊說道:“這裏,這裏還有呢。”我和老柯便再次湊了過去,邵王四十七年,親派左庶長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安,以便安撫上黨的人民。四月,左庶長又攻趙,趙派廉頗為降低抗。
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將趙鈹,六月,敗趙軍,七月趙軍築堡壁而守。兩軍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采取以逸待勞,堅守城堡來對付秦兵的攻略。秦兵也曾多次挑戰,但趙國從不出兵。就連趙王也責備廉頗的做法,這時秦相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並使用離間計,散布謠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反倒容易對付,他馬上就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因廉頗堅壁固守,因而把謠言信以為真,讓趙括代替廉頗為將,名他率兵擊秦。
趙括上任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製度,反而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的戰鬥力下降。秦見趙中計,暗中命令白起為將軍,攻打趙括。趙括雖然自大驕狂,但他畏懼白起的軍隊,白起麵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持的對手,決定采用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辦法。
他命令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佯拜後撤,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的袋性=形陣地,沒多久,趙括就遭到慘敗。這是白起與趙國的交戰,直到最後,我才看到了關於無底洞的事件,也是秦國的戰神白起,在攻打周國的時候,周國慘遭失敗。
周國失敗後殘餘部隊便沿著海灣遊去,秦國後麵緊追不放,結果在海上便遇到這麼大的一個漩渦,最後導致秦國和周國的軍隊無一幸還。秦國得到消息後,始終不相信,命令白起出海尋找,白起便讓派出戰船沿著他們的航線,尋找了好久,連一個戰甲都沒找到,也就是說那麼多的戰船連同士兵,一下子全部消失在了海域中。
“秦朝時期的?”老柯很困惑地問道,我也很鬱悶,為什麼著牆壁上有這麼多關於白起的故事,反而對於“無底洞”的描述卻少了起來,莫非白起和這無底洞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剛想到這裏,隻聽到洞那邊轟隆隆的,好像是什麼東西要過來了。
我和三子還有班長都緊張起來,三子顫抖地說道:“好像是海水的聲音,不會是從無底洞裏麵流出來的水吧!”我也變得緊張了起來,隻聽到遠處隆隆隆的聲響,而且聲音好像越來越近。忽然老柯說道:“大事不好了,還有要來了。”剛說完,一股很大的河流朝著我們湧來,瞬間把我們漂到了水中,朝著前麵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