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九一八事變(七)(1 / 3)

日軍侵占遼、吉兩省後,即積極圖謀取得黑龍江省。但因黑省遠處日軍在東北的勢力範圍之外,且與蘇聯接壤,日軍出兵侵占尚有顧忌,因而玩弄以華治華的策略,利用張海鵬偽軍為前驅攻占黑龍江省。為此,給以大量械彈。

黑龍江省軍政當局自遼、吉兩省陷落後頗為驚慌,並因省主席萬福麟遠在北平,群龍無首,如何應變,莫衷一是。日寇睹此情形,更加製造攻黑的空氣,意在恫嚇,增加紛擾。萬福麟在北平曾電令“黑省軍事暫由警務處處長竇聯芳負責照料,參謀長謝珂副之”,但竇接電後不關心、也不負責抗戰的事,軍事上一切由參謀長謝珂處理

謝珂奉張學良命令,對進犯的張海鵬偽軍進行抵抗。當即開始布置軍事,準備抗敵:調樸炳珊炮兵團的兩個營布防齊齊哈爾,並委任其為齊齊哈爾警備司令;調程誌遠第二騎兵旅的朱鳳陽團從小蒿子站(今泰康)進抵泰來附近,擔負對洮南方向的警戒;將駐拜泉的吳鬆林第一騎兵旅調齊齊哈爾城南布防;由徐寶珍率衛隊團及配屬炮兵一個營,工兵及輜重各一個連2000餘人進駐江橋北端陣地,構築戰鬥工事,在橋南端布設地雷場,並把庫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輕機搶裝備給第一線守備部隊,同時,電告黑河馬占山和省防軍第一旅旅長張殿九,省防軍第二旅旅長蘇炳文各派一個步兵團進駐昂昂溪,電令駐滿洲裏的程誌遠旅做好準備待命而動,至此,江橋阻擊戰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為保衛省城齊齊哈爾,將獨立騎兵第2旅的1個團部署於泰來,對洮南方向警戒;派工兵1個連駐守嫩江鐵橋,並在北岸構築了防禦工事;10月初又將省防騎兵第2旅控製於黑龍江附近待命。

嫩江南岸的江橋是洮(南)昂(昂昂溪)鐵路跨越嫩江的必經之路,係南北交通要衝,日軍如侵犯省城,首先必須攻占江橋。10月13日,張海鵬在日軍授意下開始向齊齊哈爾進犯,於是引起了江橋抗戰。

張海鵬派徐景隆率3個團從白城子出發向江橋進犯,15日到泰來,日軍飛機飛抵龍江上空助威。16日拂曉,叛軍進抵江橋南端,與守軍發生激烈戰鬥,其3個團在守軍的反擊下傷亡慘重,一齊潰退,在江橋以南地區與守軍對峙。守軍遂將江橋破壞3孔,阻止日軍再犯。

10月16日,馬占山接到張學良任命其代理黑龍江省主席、軍事總指揮的電令後,立即從黑河晝夜兼程前往省城,於19日經哈爾濱到達齊齊哈爾,20日上午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並宣布成立黑龍江軍臨時總指揮部,以便統一指揮。馬占山任總指揮,以副司令公署參謀長謝珂任副指揮。

1931年10月22日,馬占山針對日軍集結重兵妄圖侵占黑龍江省事發表宣言:“與此國家多難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臥薪嚐膽,誓求危亡,雖我黑龍江一隅,尚稱一片幹淨土……爾後凡侵入我省者,誓必死一戰”。馬占山在聽取謝珂等將領關於江橋作戰情況的報告後,立即調整了部署:委樸炳珊為省城警備司令,以加強省城防衛;任王南屏為黑河警備司令,接替馬占山的遺缺;將東北屯墾軍3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1個炮兵營編為步兵第1旅,開駐大興以南布防。其中騎兵到富拉爾基以西對景星方向警戒。至1931年10月29日,基本完成了從江橋到榆樹屯和昂昂溪的以鐵路為軸線,縱深約40公裏、寬約10公裏的三道防禦阻擊陣地布置。

原寧安公安總隊長劉萬魁率所部1000餘人,於15日在寧安以西接受整編,整編為自衛軍第五獨立團。

關東軍在張海鵬叛軍失敗之後即準備直接出兵,認為中國軍隊破壞嫩江橋是最好的借口,遂以洮昂路的修建有日本投資為理由,決定以第2師團第16聯隊的步、炮各1個大隊和1個工兵中隊組成嫩江支隊,在獨立飛行第8中隊協助下,以武力掩護修橋,來挑起事端,發動進攻。但當時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對蘇聯尚有所顧忌,因而不同意關東軍進攻。金穀範三曾電令關東軍:“為修江橋,可以出動。但如向遠離嫩江的北滿出兵,無論有何項理由,非經我批準,都不許出兵。”但當從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弘毅口中得知蘇聯副外長加接罕已於10月29日向日本聲明蘇聯對交戰雙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采取“嚴格的不幹涉政策”時,日本陸軍省等的態度才有所改變,轉而采取支持關東軍的態度。

1931年11月2日,本莊繁令齊齊哈爾日本特務機關長林義秀向馬占山發出最後通牒:馬占山軍在1931年11月3日正午前必須自嫩江鐵橋後撤至10公裏以外地區,在日軍修橋完竣之前不得進入該地區;如不接受上述要求,則日軍將使用武力。馬占山決定對日軍修橋不予幹涉,但如進攻中國軍隊,則采取自衛措施。

1931年11月4日上午,日嫩江支隊先遣中隊在飛機掩護下從江橋車站北進,通過嫩江橋後向大興車站以南的中國軍隊陣地進攻。是時馬占山衛隊團徐寶珍部、張競渡部共2700人奮起迎擊,將敵擊退。下午,日軍集中兵力約4000餘人,由濱本大佐指揮,在飛機坦克和重炮掩護下向江橋發動進攻。日軍先突入江橋左翼陣地,繼而向江橋正麵大興線主陣地猛攻。中國守軍奮起還擊。日軍一度突入我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戰,日軍不支遂撤向江岸,遭到預伏在蘆葦中的中國軍隊截擊。此時,日軍援軍趕到,在立足未穩之際又被守軍騎兵夾擊,被迫退回。戰到20時,日軍敗退遣屍400餘具。是日夜,日軍連續炮擊後乘船百隻偷襲,待船近北岸時,潛伏在蘆葦內的中國軍隊突然開火,日軍死傷落水者眾,餘皆退回。此日中國軍隊傷亡300餘人,日偽軍傷亡1000餘人。日軍集中兵力,在飛機和炮兵的支援下連續進攻,均被守軍擊退。日軍低飛投彈的飛行員大針新一郎中尉亦被擊傷。

1931年11月5日上午,日軍集中全力再次發動進攻。戰鬥極為激烈。上午6時,日軍以數十門大炮對守軍陣地炮擊。7時,日偽軍8000餘人在大炮和飛機掩護下,日軍從中路、偽軍從左右兩路渡江。當船到江心時,中國軍隊猛烈還擊,日偽軍雖傷亡很大仍掙紮強渡。10時,日軍占領江岸第一線陣地,守軍分撤至左右兩翼陣地,日軍繼而向第二道防線大興陣地猛攻,遭到守軍頑強抗擊。中午,馬占山趕到前線指揮吳德霖團和徐寶珍團從正麵反攻,急調騎兵第1旅薩布力團從兩翼包抄日軍。從15時血戰到日暮。日本人承認:“中國軍隊用步兵及騎兵實行包圍式反攻,日軍蒙受極大之損失,而不得不向後撤退(見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嫩江橋之役)。”日軍被迫向後撤退,由進攻轉為就地防禦,其後方勤務分隊大部被我迂回的騎兵所殲滅。

此戰,中國軍隊傷亡200餘人,日軍死亡167人,傷600餘人。

當日夜,日軍第29聯隊的1個大隊前來增援,到達後立即發動進攻,但很快亦被馬占山軍所包圍。本莊繁再急調第16聯隊的1個步兵大隊和3個炮兵中隊來援。

1931年11月6日晨,日軍增援部隊到達,在飛機輪番掃射、轟炸支援下發動猛攻,試圖解救被圍日軍。當日,馬占山親自到陣地督戰。雙方傷亡均眾。日軍在馬占山軍的頑強抗擊下,攻擊受挫,進展困難。本莊繁當即又令第2師團多門二郎率在沈陽地區的第29聯隊、騎兵第2聯隊、野炮兵第2聯隊、臨時野戰重炮兵大隊、工兵中隊和混成第39旅團的1個大隊急開江橋附近增援,對守軍進行強攻並占領大興主陣地。中國軍隊拚命衝殺,白刃格鬥殺聲震天,幾次奪回失去的陣地。此日中國軍隊傷亡1850餘人,斃日偽軍2000餘人,擊落飛機1架。日軍濱本支隊幾乎被全殲,高波騎兵隊傷亡殆盡。

由於士兵連戰三日兩夜,無援軍替換,異常疲困;加之大興陣地已被摧毀,馬占山將軍下令將主力撤至距大興站18公裏的三間房第二道陣地,以騎兵第1旅與步兵第1旅重新組織防禦。

7日晨,大批日偽軍在10架飛機掩護下,向三間房南湯池猛攻。馬部張殿九旅和蘇炳文旅1個混成團趕到反攻,戰至午後將日偽軍擊退。此戰中國軍隊傷300餘人,斃傷日軍600餘人、偽軍千餘人。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當敵機連續俯衝掃射、狂轟濫炸而我方完全沒有高射炮火攔擊的被動局麵下,智勇雙全的將士們竟表現出了驚人的聰明才智,“以20人為一組,仰臥地上,用步槍向上射擊”,創造性地擊落了敵機一架。事後檢查其殘骸“兩翼有26個子彈洞”,是為中國對日作戰史上所擊落的第一架敵機。以此之故,在後來的戰鬥中,日本飛機再也“不敢低飛。”見日軍損失慘重,本莊繁下令多門二郎停止前進,返回原駐地。

日軍為掩蓋自己失敗的真相,散布蘇聯向黑龍江守軍提供彈藥的謠言,還以各種謊言遮掩日軍損傷數目,唯恐日本國內反戰勢力占上風。馬占山曾通電駁斥日軍謠言。

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傷亡很大,為盡快打破僵局抓緊調兵遣將,極力準備再次進攻。同時通牒馬占山進行施壓,要求其立即下野、讓出權力並撤出在齊齊哈爾的中國軍隊,遭到馬占山的斷然拒絕。關東軍向日本陸軍中央部提出速增派一個師團的兵力。本莊繁下令“第2師團全力向大興方麵集結”。至11日,日軍在嫩江北岸有長穀旅團司令部、步兵第16聯隊、第4聯隊(欠第3中隊)、第29聯隊第1大隊(欠第3中隊)、騎兵第2聯隊及配屬的第28聯隊之第2中隊,野炮兵第2聯隊’(欠第8中隊),工兵第2中隊。嫩江南岸有野戰炮兵第26聯隊第3大隊、臨時野戰重炮兵大隊等,總兵力超過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