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龍江義勇軍的抗日鬥爭
黑龍江抗日義勇軍由馬占山和蘇炳文兩支抗日隊伍組成。吉林西部抗日義勇軍李海青部也曾到黑龍江境內進行抗日活動。
1931年11月19日,馬占山在江橋抗戰後率部自齊齊哈爾撤至拜泉、克山一帶,部隊傷亡慘重,無力再戰,於是以黑龍江省政府主席的名義下令收編海倫、克山、拜泉、肇州、肇東、泰康、青岡等十餘縣的公安隊、民團。不到2個月,隊伍擴充到2萬餘人。
此時,日軍集重兵對馬部進行“圍剿”。麵對強敵,馬占山於1932年2月中旬與日軍妥協,24日就任了偽黑龍江省省長,3月9日參加了偽滿洲國成立典禮。馬占山的降日行為對黑龍江剛剛興起的抗日新局麵產生了消極影響。
1932年4月2日,馬占山逃脫敵人的嚴密控製,再舉義旗,重返抗日戰場。4月7日馬占山到黑河後,一方麵聯絡李杜、馮占海、李海青等人參加軍事會議,協同作戰;一方麵重建軍政機關,並組建黑龍江省抗日救國軍總司令部(馬占山自任總司令),將省內各部隊加以整編,分主戰場和支戰場兩方麵進行配置。部署情況和作戰計劃為:
(一)部隊配置
1.主戰場方麵
總指揮馬占山
騎兵第1軍軍長馬占山
騎兵第3旅旅長邵斌山
騎兵第4旅旅長鄧文
騎兵第5旅旅長朱鳳陽
騎兵第6旅旅長王克鎮
騎兵第8旅旅長才鴻猷
騎兵衛隊團團長張純一
騎兵第2軍軍長吳鬆林
騎兵第1旅旅長吳鬆林(兼)
騎兵第9旅旅長徐某
獨立騎兵團團長南庭芳
右支隊支隊長陳海勝
先遣支隊支隊長李忠義
步兵第3旅旅長徐景德
暫編步兵第1旅旅長樸炳珊
暫編步兵第2旅旅長徐寶珍
步兵第4旅旅長焦景彬
獨立炮兵第20團團長金奎璧
2.支戰場方麵
總指揮蘇炳文
步兵第1旅旅長張殿九
步兵第2旅旅長蘇炳文(兼)
3.總預備隊
隊長石蘭斌
騎兵第7旅旅長石蘭斌
(二)作戰計劃
1.主戰場方麵
以騎兵第1軍沿呼海路進攻哈爾濱,奏效後聯合吉林救國軍、自衛軍進攻長春;
以騎兵第2軍沿兆齊、四洮兩路向四平街進攻;
以右支隊破壞嫩江橋,並攻擊泰來之敵;
以先遣支隊側擊長春;
以暫編第2旅固守嫩江、大嶺之線,並構築工事;
以暫編步兵第1旅固守龍鎮一帶;
以步兵第3旅警戒黑河(今愛輝)、通河沿邊(岸)。
2.支戰場方麵
令蘇炳文旅和張殿九旅固守博克圖、興安嶺之線,並相機進攻卜奎,會師黑河。
4月初,以李頓為首的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到達哈爾濱。馬占山決心率部進攻哈爾濱,向國聯調查團表示東北人民的抗日熱忱。同月9日,馬占山在黑河西營大操場誓師。後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以第1軍主力防守後方,其餘兵力向哈爾濱進攻。其部署為:
一、委第2軍軍長吳鬆林為攻哈總指揮,位於綏化;
二、令鄧文、李雲集部為正麵,沿呼海路前進,直搗哈爾濱;
三、令張純一、劉雅軒部為左翼,經蒙古屯渡江向哈爾濱前進;
四、令才鴻猷、李天德部為右翼,經邵家窩堡向哈爾濱前進;
五、令顧誠德、薩力布兩部為預備隊,位置在興隆鎮。
15日,馬占山由黑河出發到海倫。此時,日軍渡鬆花江後占據鬆浦、馬家船口兩處,並派飛機到興隆鎮轟炸。平民傷亡甚眾。15日晚,日軍第14師團之第28旅團附裝甲車一列向張家店才鴻猷旅進攻,鄧文率部前來增援,激戰一晝夜,敵不支而退。17日,敵軍又來進攻,仍被擊退。馬占山指揮抗日軍乘勝直搗鬆浦、馬家船口兩站。兩地與哈爾濱一江相隔,國聯調查團隔江望見了戰鬥的烈火,聽到了隆隆的炮聲。由於日軍以艦隻載來大批援軍,抗日軍退回到原陣地。是役斃傷日軍多名,同時也向國聯調查團表示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18日,日本侵略者集中更多的兵力向抗日軍反攻。正麵鄧文旅在蒙古屯方麵與日軍3000餘人激戰兩晝夜,由於彈械不濟、傷亡過大而撤退。右翼才鴻猷旅也於24日撤退到呼蘭。日軍以重兵追擊,又以飛機轟炸海倫。抗日軍且戰且退,雖給日軍重大殺傷,自己亦傷亡慘重。日軍第28旅團占領了呼蘭、綏化。
5月初,馬占山在孫家油房接見國聯調查團美國記者司帝羅和瑞士記者林得特,表示了與日本侵略者作戰到底的決心。
5月1日,日軍探悉馬占山組織抗日軍後即出動江防艦隊,載運大批日軍由哈爾濱進犯通河。抗日軍團長焦景彬、吳淩漢率部將日軍擊退。後日軍增加大批援軍繼續進攻,激戰十多個小時,抗日軍不支而退。馬占山鑒於集中作戰目標明顯、器械不良等情況,決定將部隊分散,以遊擊戰與敵周旋。
日本參謀本部因馬占山軍騎兵較多、行動飄忽,於6月6日調近衛師團之騎兵第1旅團到東北增援。6月10日,本莊繁命第14師團長鬆木直亮率其第27、28旅團及騎兵第1旅團,並配屬黑龍江偽軍,專事圍剿馬占山軍。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日軍曾組織了7次大規模的圍攻。但由於馬占山軍騎兵行動快速、地形熟悉,既有當地民眾積極協助,又有內線暗送情報,所以日軍的7次圍攻全部撲空,並有數百名偽軍傷亡。本莊繁為了進一步集中兵力和提高部隊的機動性,於7月中旬又將駐錦州第8師團之騎兵第8聯隊、駐哈爾濱第10師團之騎兵第10聯隊調至綏化、綏棱、海倫一帶,並令關東軍飛行隊以主力配合第14師團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