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四方多事,三叛連橫,吳蜀內侵,契丹挑釁,霍亂黎民,危及社稷。郭威授任專征,提戈進討,躬當矢石,盡掃煙塵,外寇蕩平,中原寧謐。是以強敵未殄,邊塞多艱,多賴寶臣,往臨大鄴,疆場有藩籬之固,朝廷寬宵旰之憂。
未想凶豎連謀,群小得誌,密藏鋒刃,竊發殿廷,已殺害其忠良,方奏聞於少主,無辜受戮,有口稱冤。而又潛差使臣,矯昭宣命,謀害樞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等。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前複州防禦使王彥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麵行營馬步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護聖都指揮使白重讚、索萬進、田景鹹、樊愛能、李萬全、史彥超,奉國都指揮使張鐸、王暉、胡立、弩手指揮使何贇等,率領兵師,來安社稷。
逆黨皇城使李業,內客省使閻晉卿,樞密都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讚,茶酒使郭允明,脅君於大內,出戰於近郊,及至力窮,遂行弑逆,冤憤之極,今古未聞。今則凶黨既除,群情共悅。
詔書宣讀完畢,郭威等人與百官退入朝堂,擇選新君。
郭威當庭朗聲說道:“高祖有子三人,隻剩一前開封尹劉承勳,現在要另立新主,除了他還有誰?”
群臣附議說道:“這是無人能改變的的至理,還有什麼疑問!”
郭威一聽,繼續說道:“既然大家意見一致,那我等就進宮稟明太後吧,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隨即率眾再入明德門,進至後宮,麵謁李太後,請立劉承勳為嗣君。
太後聽了之後,有些無奈,說道:“三子承勳依次當立,名正言順,然而他自開封府尹卸任後,病重在床,不能起身,奈何、奈何啊!”
郭威等人從無聽聞此事,都不敢相信。
太後沒有辦法,便令左右近侍入內,將劉承勳連床一起抬了出來。眾人看了之後,方才確信,但又不想不到還有誰能繼位稱帝。
郭威看了看王峻,問道:“這該如何是好?”
王峻回答道:“看來隻好迎立徐州節度使了。”
郭威一聽,沉思半晌,慢慢答道:“權且先到朝堂之上,再行商議吧。”
於是大家相伴出了後宮,再到朝堂,郭威詢問各位大臣,大多表示願奉徐州節度使劉贇為帝。
郭威此時沒有立即表態,淡淡地說道:“時候不早,我等不應再入後宮,煩攪太後,此事明天再議吧。”
郭威說完拂袖而去,眾人看了看,也各自散去了。
郭威為什麼聽到眾人要奉徐州節度使劉贇(音同雲)為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諉呢?
原來這徐州節度使劉贇並不是高祖劉知遠的親身兒子,乃是他的養子,劉贇真正的父親乃是劉知遠的弟弟,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所以劉贇乃是劉知遠的侄兒,因為劉知遠甚是喜歡劉贇,所以才收為養子。
在五代時,藩鎮割據不斷,天下早已失去正統,甚至有些人手低下有幾個士兵,就像稱帝當皇上。
郭威當他聽說劉知遠的三子病重無法繼位時,心裏怕是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所以才會對劉贇繼位如此推脫。
郭威回到新府之中,命人準備了酒菜,在那自斟自飲起來。
謀士魏仁輔聽說了今天才朝堂上議論新君繼位之事,畢竟跟隨郭威多年,他早已猜透了郭威的心思,便走了過去。
“使君,又心煩之事?”魏仁輔施了禮,低聲問道。
“仁輔,來的正好,陪老夫喝幾杯。”說著便紛紛下人準備凳子。
魏仁輔坐定以後,為郭威倒了一杯,說道:“使君,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仁輔,你沒喝就已經醉啦!”郭威舉起酒杯,提醒了一句。
魏仁輔並沒有在意郭威的提醒,接著說道:“使君,從朱溫篡唐建梁開始,天下誰人都敢稱帝,石敬瑭更是賣地求榮,建立後晉。漢祚已息,此時不取更待何時啊?使君。”
郭威聽了魏仁輔的一番話,放下了酒杯,深思起來。
“使君,隻要實力強大,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誰會在乎是哪家當天子?”魏仁輔看郭威不說話,繼續替郭威分析道。
“仁輔,話雖如此,可朝中大臣都想立徐州節度使劉贇為帝…”
魏仁輔將嘴貼到郭威耳邊,悄悄說道“使君這個好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