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章 火器製造(四)(1 / 3)

焦勖恭敬的施禮道:“臣遵旨!”然後轉過頭對著身後站立一位相貌清秀,身材高大,麵相略廋的年輕人說道:“趙仲,你去取一把火銃過來,呈給皇上。”

趙仲抱拳作揖道:“遵命”說完就從左邊走道後堂倉庫取槍去了。

夏雲見人取槍去了,複又對焦勖說:“焦愛卿,你先說說咱們大明的火炮吧。”

“遵旨,回皇上,本朝使用火炮,自太祖洪武皇帝征戰天下始,據太祖爭鋒錄中記載:前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逆匪張士誠被大明軍隊圍困平江城(今江蘇蘇州),信國公徐元帥“領四十八衛將士圍城,每一衛置襄陽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餘座,大小將軍筒五十餘座,四十八營寨列於城之周遭,張士誠欲遁不得飛渡,銑炮之聲晝夜不絕……,自那時起火炮就成為大明兵器之主。

大明正德七年(1512),朝廷平定南海之役,繳獲三艘海盜艦船,得到了“佛郎機”火器。京師“神機營”的火器知事,仔細研究,改進造法,創製出佛郎機銃,又稱為“神機炮”,並大量製造。但佛郎機銃是大口徑火槍(炮),需三人同時操作一門,頗為不便。

《武備誌》又把佛朗機銃分為 一~五號。佛朗機樣式之火炮,均為銅質,有兩種類型:一種名為“流星搏”,腹部為方形;另一種“勝”字號火炮,腹部為圓柱形。

大廳內眾人都被焦勖精彩的解說迷住了,連趙仲何時進來都不知,還是焦勖看到了趙仲端著一杆火銃進來,身上還背著一個包袋,立刻止住不講,眾人這才醒悟過來。

趙仲雙手平端著槍,恭敬地呈給夏雲,夏雲接過火銃仔細地端詳起來。這火銃木製的槍柄,熟鐵製的槍管,呈烏黑色,槍管顯得特別場,木柄呈鳥嘴狀,木柄與槍管接合部下方又一個扳機,扳機被銅環護住,上方是一個鐵製的槍機,槍管用鐵製的薄片固定在木柄上,整個槍長約四尺五寸。

夏雲端詳完火銃,端起火銃,歪著腦袋,眯起一隻眼睛,左瞄瞄,右瞄瞄,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眾人見皇上如此輕鬆的樣子,氣氛也顯得輕鬆起來,全然沒有開始的那種壓抑感。

夏雲對槍那是比較熟悉的,畢竟作為一個軍官學校的學員,槍械和射擊那是最基本的軍事技能,何況從小喜愛武器的他在軍校做學員的時候,對於軍事訓練,特別是武器射擊之類的訓練,是特別上心的,訓練很認真,在他那一屆裏射擊成績那是很有名的,算得上神槍手,來到這個時代有些年了,礙於身份很久沒有摸槍了,因此見到這原始的火槍,心裏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手裏癢癢的.

瞄了一會兒,夏雲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身份,把搶放好,正了正自己的神色,莊重地問道:“焦愛卿,介紹一下大明的火銃吧”

“回皇上,微臣的副手趙仲,熟知火銃,請趙管事給皇上介紹沒,不知可否?”

“哦,趙愛卿還是個火銃人才,那就給朕說說吧”

趙仲很尊敬地施禮回答道:“臣遵旨,回皇上,大明現時之用火銃,乃萬曆二十六年任從七品銜的中書舍人趙世禎,自行出資,在魯密國(今土耳其)派遣使者朵思麻到中國進貢火繩槍的樣品之上,召集工匠進行試製而成的。

此銃加長了槍管,重量略大於原大明鳥銃(六至八斤),射程約三百餘步,威力大,比之原鳥嘴銃更優。故《武備誌》說:“鳥銑:唯魯密銃最遠最毒”。此後,趙世禎還研製出當時最新式的火器“掣電銃”和“迅雷銃”,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點,後者並有鳥銃和三眼銃的長處。

萬曆三十年六月,趙士禎研製的火器通過兵部、工部、刑部等部官員的試驗。會審報告上述先皇所製車銃式樣隨發京營,依法成造,責令官員加以教演,傳示各邊,以究其防邊製虜之用。”

夏雲饒有興趣聽著趙仲介紹,順口接道:“趙卿家,現大明士兵如何配置此銃火藥呢?”

“回皇上,大明士兵每人一把火銃,配備火藥罐 2個,一個裝發射藥,―個裝引火藥,攜帶鉛彈三百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