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章 朝鮮戰事(一)(2 / 2)

後金以朝鮮邊境發生了一起嚴重事件為由,借口朝鮮義州府尹李莞,會同明軍皮島駐軍大將毛文龍,深入後金境內搶掠,俘去平民五百餘,大牲畜上百頭的進犯事件為主導,準備入侵朝鮮。

皇太極決定要先拔掉自己後背朝鮮這顆釘子,即令阿敏為元帥,德格類、阿濟格為副,杜度、嶽托、碩托為大將,統兵三萬往征朝鮮。後金天聰三年(明崇禎二年,公元1628年),十月初八,秋風習習,陽光普照,皇太極親自到沈陽城東門為出征將士送行。他在城樓上,發出銅鍾一般震撼人心的聲音:“朝鮮累世與我大金為敵,理當征討。明將毛文龍駐守朝鮮皮島,數度騷擾我境,納我叛民,殊實可恨。此番往征,務需兩圖,將朝鮮與毛文龍一並擊潰,畢其功於一役。”

征討大軍趁著天氣良好,全速推進,決不遲滯。五天後的十月十三,即到達邊境地帶。明朝在沿鴨綠江一帶,設置了十幾個哨所,每哨駐軍二三十人不等。後金大軍一到,如風卷殘雲,全部哨所頃刻間一掃而光。

後金大軍征討的軍情,報到朝鮮義州府尹李莞的案頭。李莞大驚,派飛騎往國都求取救兵,並即召判官崔明亮,請來在鐵山的明軍大將毛文龍。

李莞說話時已是戰戰兢兢:“二位將軍,建匪已至對岸,攻打義州隻在旦夕之間,有何禦敵良策,還望教我。”

毛文龍朗聲:“怕者何來?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義州有堅城精兵,我有海上精銳水師,待建匪兵士入境後,我將令水師戰船進入鴨綠江內,切斷其後勤糧道,而後我等按照袁大帥的部屬,沿途騷擾,打擊小隊,讓他後金首尾難以相顧,管叫建州匪眾碰得頭破血流。”

義州判官崔明亮,作為朝鮮方麵的統兵大將,對己方實力有清醒的認識:“我軍三千,敵兵三萬,十倍於我,且建匪八騎向為精銳,力量對比懸殊,我方援軍最快也要三日後方可到達。為保義州不失,懇請毛將軍速將鐵山一萬天朝大軍移至城中。”

毛文龍認可此戰術,何況自己來之前袁督師曾經交待過,守住義州,爭取明朝與朝鮮共同的援兵,講後金精銳消滅在義州城下,便道:“崔判官言之有理,袁督師料定建匪要首攻取義州,排遣熟練炮手,征調了紅衣大炮十門,供我們收城。”

李莞一聽有紅衣大炮的支援,心裏麵放心了很多:“我將朝鮮江邊所有守軍盡數撤入義州,以將分散的五指,收縮成拳頭,方可確保義州堅守三至五日,直至援軍到來。此次多謝天朝袁督師、毛將軍支持,待此次戰役獲勝後,本官定將稟明王上,給二位大人請功!”

毛文龍笑笑道:“李大人切勿如此客氣,你我乃唇亡齒寒,大明與朝鮮世代友好,一衣帶水相隔,朝鮮的事就是我大明的事情。

何況我大明聖天子早有部署,預料後金攻朝,早已頒布諭旨,要求我大明遼東軍士時刻關注朝鮮邊境戰事,一旦有事便鼎立協助,故準備了相應的部隊應急。此次戰役,待一旦後金攻城而守城告急,我將率軍從背後重創敵人為義州城解圍。”

眾人商議之後,便分頭部署部隊,朝鮮方麵即刻調動屬下兵馬,將鴨綠江邊的守軍全數調回,完全放棄了江邊防線,準備憑借義州堅固的城防與後金決一死戰。

十月二十日,天空依舊無雨,但是不知如何,刮起了有點寒冷的北風中,預示著冬天即將到來。後金大軍越過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直撲朝鮮邊地第一大城義州。阿敏牢記太宗的意圖,命副帥德格類分兵一萬,同時去攻打鐵山。

當阿敏率領三萬大軍越過鴨綠江進攻朝鮮的時候,大明兵部侍郎、皮島總兵毛文龍也沒有閑著,按照夏雲的指示和袁督師的部署,派出了精湛的斥侯,對鴨綠江兩岸進行了詳細的偵查。

毛文龍得知建州叛匪的大軍已經全部渡過了江(夏雲已經諭告了全國,說後金是大明的固有領土,後金的君臣均為大明的官員,隻是他們進行地方性叛亂,要求自治獨立,要求以後所有關於後金的事情均以建州叛匪來稱呼),後防全無半點兵力,加之建州叛匪不識水戰,沒有水師,偷襲建州叛匪後方的心思愈發膽大起來,於十月二十一日派遣戰船三十餘艘切斷了鴨綠江水道,等同切斷了阿敏的後路。

在夏雲提供的“陸戰隊建隊操典”的指導下,毛文龍抽調皮島的精銳部隊,組建了大明第一支水師陸上部隊(即陸戰隊),共計三千人,部隊的統兵將領便是毛文龍手下大大有名的耿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