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樂發現自己身體很奇怪,酒是越喝越清醒,睡眠也很少,記憶力驚人,身體的力量、靈敏、協調、耐力也是好得不得了,到如今他也不知道自己是穿越還是做夢,他懶得多想此事,反正是人生如夢,由它去吧,能夠重曆一下人生,也是難得的機會。現在是站穩了腳跟,可今後何去何從,他有些迷茫。
來到這裏快五年了,對這個時代也有了一些了解,或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更有感觸。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年代,秩序井然,吏治清明,雖然物質生活並不豐富,可百姓日子還算安逸,當然天災總是有,人禍倒是不多。科舉不問出身,打仗也是長勝,限製土地兼並,而且商業也是抓大放小,倒不是單純抑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絕對是好世道。隻是見官拜來拜去的感覺不舒服,也許真要努力一下考個秀才舉人才好。其他想法和掙錢道兒還是過過再說吧。
這時從側院嫋嫋的走出一人,高樂不用看也知道是三姐李萱,自從大姐嫁人,這個內當家的就是她了,即便以前也大都是老三拿主意。大姐心思細膩,平靜溫和,很有些長姐如母的意思,要說當家理財還得靠老三,雖說自己心理年齡大,可這趙萱絕對是個好幫手,高樂當年也算閱女無數,姑娘的心意他自然明白,別的兄弟也看得出來,以前歲數大點兒的兄弟們沒著落,高樂有些顧及大家的心情,看如今這情況順勢而為也許更好。
在這個時代人們眼裏,趙萱也許算不得大美女,不過在高樂眼裏就不一樣了,她簡直就是健康美的代表,再加上那股子幹練,不動心是假的,他這一兩年忍得也是很苦。
趙萱輕輕走到高樂麵前,在這些人裏高樂排行老十,才16,可大家總覺得他是大哥,甚至有人覺得他像父親。說實話孩子們的感覺比大人要準確,他們很難被表麵現象所迷惑,尤其趙萱,在高樂這個弟弟麵前總有種孺慕的感覺。
看到高樂靜靜的望著自己,趙萱忽然有些臉熱心跳。高樂一言不發牽著趙萱的手走向後院時候,她覺得自己渾身發軟,連步子都邁不動了。
靠在樹上的高樂細細體會著手裏那滑如凝脂地感覺,看著倒在懷裏的女人,忍不住暗笑,隻是動了動手,就這樣了,年輕真是好。
輕輕撫摸著女孩兒的秀發,忍不住又想到孩子們,高樂曾經做過山村中學的老師,也做過副校長,對孩子十分熟悉,孩子們年齡漸漸大了,想法多了,煩惱也會增多。眼看越來越多的人從這裏走出去,趙萱還能夠堅定的跟自己,高樂也是感動,因為還要至少照顧剩下的孩子5、6年,即便姐弟情深,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高樂把姑娘的身體全都移到自己身上,擁得更緊了。
六月初六,兩座定位不同的新酒樓同時開業,自然有一番熱鬧,大院倒是兩邊都派了人,表明轉讓酒樓,為的是讓大家有更多精力讀書,爭取功名。新東家表示將拿出酒樓的部分收入,資助眾人讀書,總之皆大歡喜。
夏天悄悄過去,桂花漸漸飄香,天津衛沸沸揚揚,大院那群孩子今年參加小考的13人全中,最小的隻有12歲。此時天津衛主要居民是移民軍戶,總體來說文化底蘊並不深厚,如今一群孤兒如此上進,而且考個全中,堪稱奇跡,怎不讓大家津津樂道,家長恨不得把自己孩子也塞到大院。
那些孩子們的教書先生劉文才一時間成了天津衛的炙手可熱的人物,自此天津衛文風大長。如此局麵軍事長官徐大人喜憂參半,主政官王大人快樂上了天,得到消息之後就一直在琢磨這事如何上報。官樣文章如何寫自然難不倒他,可小小酒樓的慶功宴王大人還是要準備一下的。
原本小小酒樓的東家劉強所說的資助隻是場麵話,天津衛的軍戶百姓、甚至往來漕運的班軍商人是看著這些孩子們長大的,有感情。孩子們派人前來捧場,自家的話自然是要跟上的,真的資助可就從來沒想過。沒承想這些孩子還真出了奇跡,雖然隻是些童生,可如此通過率比考中一個舉人差不了多少,何況可大書特書的是:官府照顧下一群獨自謀生的孤兒。如此盛事,恐怕皇上也會得知,這些人的前途可期。劉強得知此事,立刻派人快馬送信到北京,請主上運作此事,同時立刻著手準備酒席。“寧欺老來富,不欺少年窮”,古人誠不欺我。當時賣給徐大人一個麵子,多花了些錢財拿下這兩座日進鬥金的酒樓,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