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即今日之河南開封,是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也最具規模的國際大都市,人口已然超過百萬。
包拯一行人到達這京師重地,雖然已有三日工夫,但包拯卻至今尚未麵聖。當日,包拯在接了聖旨後,便與江霖雨、秦廣王等人商議,最終決定由秦廣王帶著被封了真元的呂涵,先返回地府之中,將之關押起來,而其餘人等則都隨同包拯一起上京。
雖然此時,眾人都還不知魔界到底有什麼企圖,但想來也不會是小事兒,所以秦廣王才會為了謹慎起見,將呂涵帶回地府,一來是早做些準備,以免有事發生時措手不及,二來,也是事關重大,需要盡早知會仙界一聲。
隻是如此做法卻讓呂涵破口大罵,指責眾人不守信用。原本說好的,隻要他將目的說出就會放過他,但現在眾人不僅沒有做到,還要被帶到地府,而地府酷刑之名,響遍各界,修行之人無有不知者,再說呂涵因真元被封,心中也有了害怕的情緒。
其實,倒也並非是江霖雨等人不守信用,不肯依言放過他。隻是呂涵雖然將他自己的任務說了出來,但其它的卻是一無所知。在此種情況下,眾人又怎肯就這樣將他放了,何況呂涵初時,也是將眾人都得罪的狠了些。
由於呂涵的吵鬧使得秦廣王十分心煩,於是便他威脅道:“你若是再吵,本王便對魔界之人宣揚,你已經決定洗心革麵、改邪歸正了,並且還將所有的事都已對本王和盤托出。”
聽了這話的呂涵,險些沒被氣暈過去,若是秦廣王當真把這話對魔界之人說了,他也就不可能再回魔界了,所以,秦廣王的這般說法,倒還真讓他安靜了下來。
包拯現在沒去見皇帝,住的也還是在汴梁的酒樓之中,因為此前他們一行人來得實在太快,所以,若是此時麵聖,怕是有些不好解釋了。
應天府與東京汴梁,兩地雖然相隔不遠,但也絕非一兩日的工夫就可到達的。而包拯當時卻恰恰因為心中著急,吩咐展昭等人在後跟隨後,便與江霖雨等人一路馭風而行,隻個把時辰便抵達了京城,所以,現在雖說已經過了三日,但是若按照正常行程來算,他們至少也還要十來日才能到達。
包拯等人住在酒樓中,除了江霖雨整日留在酒樓喝喝酒外,其它人無不忙的不可開交,在這京師重地的確是發生了了不得的大事,數月前,遼國使臣中的肖咄李在汴梁被殺。
這肖咄李本身是遼國節度使、侍中,又還有遼國駙馬的身份,他的死自然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得宋遼兩國本不睦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各自在邊界一帶屯兵備戰。
然而,事情到此卻並未結束,就在屯兵月餘後,又傳來消息,說是雙方各有一營士兵無故失蹤。
如今,兩國都在邊境上囤積了重兵,大宋更是任命楊延昭為帥,統領全軍,戰爭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十餘日後,展昭終於拖著疲憊不堪身體的趕到了汴梁,包拯也可堂而皇之的上朝麵聖,直到這時,包拯才知道,早在肖咄李死後不久,仁宗皇帝便已經下旨傳召他進京問案,隻是傳旨之人竟然無一人可安然抵達應天府,不是離奇失蹤,就是伏屍官道。
現在,包拯雖然來了,但肖咄李的案子卻也早已了結了,解決之人卻是上清派門下,道號清微的馬東彥,如今朝廷再次召包拯來京,卻是為了使包拯出任河北轉運使一職,督辦全軍糧草。
包拯領旨謝恩後,回到酒樓客房,將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了眾人,而眾人在商議後,也一致認為,肖咄李之案和兵士失蹤之是不無關係,再加上呂涵所說,大致猜到是魔界之人從中弄鬼,但對魔界何以如此大費周章還是感到不可琢磨。
此後,包拯與展昭二人,便住進了專門接待外省官員的驛館之中,等待聖上正式發文。如此又過了數日,朝廷文件正式下達,但讓包拯意外的是,道門三派竟然也要與包拯一同前往河北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