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將瑣事都辦理完全了,時間又過了四、五日,這天終於到了出發的時刻,隊伍出成北通天門,雖然說不上是浩浩蕩蕩,可也為數不少,江霖雨等人就混雜在隊伍之中,隻是讓蘇建英頗為不平的是,道門三派之人竟然都坐在馬車之中。
隊伍一路向北而行,時間匆匆過了月餘,忽有一日,隊伍後方塵土飛揚,一騎快馬趕了上來,待騎馬之人麵見到包拯之後,將由京師傳來的加急文書呈於包拯。
包拯將文書接過後打開一看,其中還有一份前線傳往京師的加急戰報,等包拯看完之後歎息一聲,眉頭緊皺起來,揮手讓送信之人先去休息,而自己則獨自來到江霖雨等人的住處,將戰報內容說與眾人知曉。
原來,就在半月前,宋遼之間已然開戰,而且,此戰之後,宋兵大敗虧輸,楊延昭重傷,其子楊宗保當場戰死,雙方士兵死傷無數,粗略統計,不下三十萬的雙方士兵戰死或失蹤。
而且戰報中還提到,起初宋兵氣勢如宏,不斷獲勝,但在楊延昭率兵衝出雁門關不久,竟然遇到了遼兵所布下的天門陣,而正因為這天門陣的存在,使得戰場形式急轉直下,一場廝殺下來伏屍遍地。
此後,楊宗保護送楊延昭衝出重圍,進入雁門關中,原本已經算是安全,但不想遼國之中突然殺出一妖人,舉手投足之間斷送了楊宗保性命,那人本還打算也將楊延昭一並了結,但當時,突有一異人從天而降,奮力將楊延昭救出。
包拯說完後,歎了口氣,對江霖雨接著說道:“現在我大宋戰敗,聖上已經命我為使節,向遼求和,不知前輩有何看法。”
雁門關東臨勾注山,西靠隆山,又名雁門塞、西陘關,與其西麵的寧武、偏頭兩關相連,總稱“晉北三關”,又被譽為“天下九塞”之首,曆來乃兵家必爭之地,然自其建成之日起,就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江霖雨獨自站在雁門關前,仰視著關前門額石匾上雕刻的“雁門關”三個大字,感受著這千古雄關所散發出來的巍然氣勢,仿佛完全陷入其中,一動不動的。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用雙手捂著臉使勁的搓了搓,隨後又用力搖了搖頭,接著便大步走進關內。此時,雁門關內處處可見從戰場上活下來的幸存者,哀號啜泣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江霖雨在此已有兩日,而包拯等人也已率隊穿城關而過,前往遼國商談議和事宜。月前,他們在接到來自京城的加急文書後,立即便轉道山西,一路上又走了月餘時間,方才到了此地,就在剛才,軍中的典軍校尉前來通知於他,說他楊元帥已經清醒,想要見他。
原來,自楊延昭兵敗,又被人於亂軍中擊傷,在此後的整整一個半月的時間裏,都一直處於昏迷之中,所以,江霖雨直到此時還未能見到這位楊元帥。
來到楊延昭養傷之處,門外並無兵丁把守,江霖雨身手推開虛掩著的房門,邁步進入房間,就在他感到光線微微一暗時,一個虛弱的聲音問道:“聖上是否已經決定與遼國議和了?”
江霖雨循著聲音看去,終於看清了楊延昭,楊六郎的麵貌,然而,他卻也在這一看之下,被驚的完全呆了,根本就沒有想楊延昭的問題,自然也就忘記了回答。
江霖雨呆看著楊延昭,但眼神卻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被帶往昆侖派的那位至交好友——楊風。兩人長的實在是太過相象了,若不是楊延昭年長太多,那簡直就與楊風一模一樣,就連二人的神韻那也極為相似的。
江霖雨在現代看的多了,想法自然也變的有些天馬行空一般,他幾乎以為楊風也與他一樣穿越了時空來到這裏。
“怎麼,本帥有何不對麼?”楊延昭見到江霖雨進來後也不言語,隻是一直盯著他看,於是問道。正是這句話使得江霖雨醒了過來,也明白了其人雖酷似楊風,但也絕非同一人,因為,若是楊風,又怎可能會不認得江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