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潛心苦讀三年過(1 / 2)

日薄西山,餘光偃旗息鼓,蟲鳴鳥叫聲隨之消失,又是一天過去了。

可見,時間匆匆,猶如白馬過隙,即便有修為逆天的有心人想要抓住,也不能違背天地規則,做出逆天的事情。

如今,三年已過。

當年還略顯稚嫩的麵孔,經過時間的洗禮後,褪去了年幼時的稚嫩,眉宇間的英氣不減反增。若非公孫我學習多家流派後,會時而變得瘋瘋癲癲,且渾身惡臭難以掩蓋,導致第九峰人跡罕絕的話,就憑方寒的模樣,即便他背負著‘離經叛道’的惡名,怕也能吸引許多妙齡少女的目光。

當然,敢不敢與其接觸深交,又是另一回事。

而這三年裏。

公孫我並沒有撒謊,正因他一心學‘巫’,為了‘巫’的新生不惜一切。

所以,多年以來的潛心苦讀,讓他對於‘道’的理解,與山外尋常的‘授道’老師相比,也不遑多讓。許許多多的,方寒無法理解的地方,經過他的提點後,頓時茅塞頓開。更不用說,在研讀‘巫’的時候,即便他沒有任何基礎,也是一日千裏突飛猛進。

修道,能靜心。

學巫,明自然。

也許,是因為兩家有某些共同之處;也許,是因為方寒天資卓越,且年紀尚小,還沒有舉行冠禮,凝聚出一顆真正的‘靈種’;也許,是因為藏在他神魂中的那一顆神秘的‘黑色靈種’的功勞。總而言之,在雙修之後,公孫我一直在擔心的事情,直到如今,也沒有發生在方寒的身上。

“方寒,我且問你。”

公孫我半蹲在地上,搔首弄姿的的看著,正坐在椅子上,一口一口噫著清茶的方寒,忽而咧嘴一笑,問道“什麼是‘巫’?”

方寒放下茶杯,笑道“臭頭老,你口中雖說著‘巫’,可實際上,那是‘自然之道’。由天地間的‘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組合,從而產生變化的自然之力,而感悟而成。所以,‘巫’有千百種變化,有意想不到的轉化,所以‘多變’這兩個字,用來形容‘巫’最貼切了。”

“但,最重要的是。”

方寒站起身子,道“不能忘記‘巫’來源於自然,更一直在利用自然。但,也因為這樣,它不能超越自然,放棄自然。”

“若沒有了自然,沒有了萬物,沒有了五行,就等於沒有了巫。”

方寒走到公孫我身邊,看著他反問道“臭老頭,我說的可對?”

認認真真的聽完方寒的闡述後,公孫我陷入了沉思。片刻後,忽而皺起眉頭,道“有點意思。但是太流於表麵,對於‘巫’的內在,你還是理解的不夠通透。不對,也罷。你畢竟是半路出家,學習‘巫’隻有三年,能說出‘自然’與‘變化’,是十分不易。”

“依我看來,若沒有意外的話,凝結‘巫種’,對你來說,已不是一件難事。”

說罷,公孫我腦袋一晃後,繼續問道“那麼,依你的理解,‘道’又是什麼呢?”

“道?”

方寒笑,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回桌邊,捧起那一杯還泛著熱氣的清茶,湊到鼻子前,用力一嗅後,一臉滿足的道“道,無名,不可言。從一開始,我曾認為‘道’就是‘天道’就是‘人道’,隻要順天而行順心而動,就能找到‘道’的蹤跡,就能知道‘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它是圓是方,是長是短。”

“可,在這三年裏,我苦心鑽研經典,沒有發現‘道’,卻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一切事物,都在不約而同的,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這個東西,是變化之本,它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而其始無名,故我猜想,原來世間並沒有‘道’,它隻是一個名字。”

“妙哉妙哉!”

方寒話音剛落,公孫我已雙目放光,猛地站起身子,連連鼓掌時,大笑讚道“說的好!說的太好了!臭小子,雖然不願意承認,但不可否認的是,若當年的意外沒有發生,若你今時今日還留在方家裏一心修道的話。我敢保證,在若幹年後,你定會名揚天下,即便不能超凡入聖,也能成為一名宗師!”

“坦白說,讓你心分二用,同時學巫,是委屈你了。”

公孫我一歎,道“修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今你對‘巫’的理解,就是如此。而第二重境界,則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個境界罕有人能企及,即便有到達的人,也大多是一些年過半百的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