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馮貴人(2 / 2)

所以他們清朝的皇帝,從天命汗到先帝都是勤政的。他們吸取明朝亡國的教訓,勤理政事。從皇阿瑪開始,每天都要禦門聽政,就是在皇宮乾清門前,由皇阿瑪親自主持禦前朝廷會議。因為最初皇上聽政主要在乾清門,所以稱作禦門聽政。後來聽政的地點經常變化,有時在中南海瀛台勤政殿、暢春園澹寧居、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等。

參加會議的主要有六部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尚書、左都禦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官員。會議有記錄,就是起居注。皇阿瑪從14歲親政以來,每天禦門聽政,一年四季,無論冬夏,沒有例外。聽政的時間,一般在早上八點左右,所以又稱“早朝”。康熙的禦門聽政,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他說:“一歲之中,昧爽視朝,無有虛日。親斷萬機,披覽奏章。”

即使在康熙十八年發生北京大地震,皇阿瑪照常早朝,禦門聽政。除因生病、三大節、重大變故外,幾乎是沒有一天不聽政的。

所以胤襸的師傅也告訴皇子們,理政不僅“勤”,而且“慎”。

胤襸不知道這些做皇帝的事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可是他有一個身為皇子的自覺,既然這次回來是為了審案子的,他就一定要審理好了。

“弘澤……阿瑪過幾日再來看你。”

***

此刻和妃宮中,和妃哭的昏厥了幾次,皇上在馮答應的屋內獨自默哀。

早上的時候皇上在乾清宮聽到消息,說馮答應早晨用了早膳就不舒服,他趕緊過來來,來的時候馮答應口吐鮮血,見他來了想要請安卻起不來身,皇上在床邊握著她的手,馮答應用最後的氣息對皇上訴說了愛意又感恩於瓜爾佳氏,話沒說完就死了。

瓜爾佳氏當時就暈了過去,找了太醫來現在守著不敢離開。

按照規矩馮答應也要被抬出去料理,看著空蕩蕩房間,想著剛才的一幕幕,皇上仿佛和當年赫舍裏走的時候重疊了。

他8歲喪父,10歲又喪母,很是可憐。額娘重病時,他朝夕虔侍,親嚐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額娘病故後,康熙他又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一個年齡才9周歲的孩子,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形影相吊,應當說是人生幼年的最大不幸。他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人常是這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既使人痛苦,憂患也激人奮進。

除了皇祖母他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直到赫舍裏的出現,那個他本來隻是當做籌碼娶進來的女人,那個他本來有些抵觸的女人,後來卻成為了他一生難得的妻子知己。

因為再沒有一個女人可以跟自己無所顧忌的說話,聊天。

當年為了政局大體安定,皇祖母選了四大輔臣索尼的孫女為後,遏製鰵拜的勢力。他當時都隻是孩子,哪裏懂得什麼感情?

可赫舍裏是個溫柔的女子,他們的感情日漸加深,也最情投意合。

直到今日,他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多,可是他卻也越來越欽佩皇祖母的眼光,也很感激皇祖母替他選到了赫舍裏,隻可惜佳人已逝。

赫舍裏走後,他也喜歡過別的女人,甚至更愛過,可是卻無一人與赫舍裏一般與他是平等的。

這位九五之尊玄燁,也渴望一種平等的愛,赫舍裏的家族是對他有恩的,一個皇帝不能說別人對自己有恩,甚至是不可以認可的,後來的他不再被任何人挾製,不再懼怕任何人,可是卻也沒有人不怕他。

他高高在,卻也孤獨。

他回想起太子幼年生了天花,他跪在神佛麵前,求上天不要帶走太子,“赫舍裏已經離朕而去,保成,給朕一個機會彌補你,彌補赫舍裏,不要……不要離開朕,求求你。”

別人都不懂他對太子的感情,畢竟他有那麼多的兒子,甚至連太子也不懂,這些年對他也是愈發疏遠了,他承認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也越來越不自信了,可是在他見到馮答應的一刻,仿佛年輕了,仿佛慢慢的開始回憶起過去的自己。

玄燁好久沒有這樣開心了,自從沒有人再敢叫他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