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馮貴人(1 / 2)

“臣弟都聽太子的。”

“萬一到了最後……順著九阿哥也是可以的。”

“什麼?”

胤襸以為自己聽錯了,太子怎麼會願意順著九阿哥的意思?連直郡王太子都不在乎,何況是九阿哥?還是真的僅是不同往日了,雖然太子不在乎九阿哥,可是在當今情形下卻不也不好跟他起什麼衝突。

這一年到底是怎麼了?胤襸後悔自己這幾個月吃喝玩樂,根本沒有過問過朝中的事情,現在回來了想要做些事情卻無從下手。

這個時候小太監從外麵跑進來,見胤襸一頓,不敢說話,看著太子的眼色,太子點點頭,他才跪下來稟報說:“主子,馮答應死了!”

“什麼?”太子大驚,胤襸心裏想著馮答應?怎麼有點熟悉,對了,不就是那日自己去求見皇阿瑪皇阿瑪在禦書房召見的女人?怎麼就死了?

太子叫小太監先出去對胤襸說:“你才回來怕是還不認識這人吧?”

“那日臣弟去給皇阿瑪請安沒讓進,聽說就是一位馮答應在裏麵,隻是不知這女人是何許人也。”

太子喝了口茶,似乎在努力的讓自己平靜下來,道:“馮答應是和妃的侍婢,和妃為了討好皇阿瑪便將人送了去,我問了李德全,據說馮答應長得……有幾分像是仁孝皇後,我倒也沒在意……”

胤襸見太子這樣子哪裏是不在意,若是不在意何必叫人專門去注意一個答應,見太子的臉色不大好,想必雖然那馮答應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單單就是幾分像仁孝皇後就足以叫太子難過吧?

太子是不大愛提額娘的,所以也隻說仁孝皇後,仁孝皇後是難產而死,太子為此事一直有心結。如今有個人跟親額娘有幾分相似他自然也好奇,想不到竟然就這樣死了?

後宮女人莫名其妙死的不少,隻是這位的死也未免太蹊蹺了些,才得寵了幾日啊,就有人敢動手?這膽子也實在是太大了。

太子歎了口氣,心裏想的和胤襸是樣的,這人肯定是死的不清楚的,說:“甭管是怎麼回事,咱們不好插手,你也別管,隻好好的去審你的案子就是了,記住,慢點審,等著清楚了皇阿瑪的心意後再判。”

“是。”

胤襸見太子傷心,也不好再打擾了,他本來想見見弘澤,可是弘澤正在上書房呢,不好現在去,隻能等下次的機會。

胤襸繞著道去了上書房外麵站了站,聽著裏麵的讀書聲,恍若隔世,仿佛就在昨日他還是裏麵的一個呢,如今自己的兒子竟然在裏麵讀書了,也不知道弘澤讀書讀的好不好,若是像自己可就糟了,從小就文理不通,死記硬背的每次考試都不得要領,隻希望弘澤比自己聰明些,聽說太子的幾個兒子讀書都不錯,希望弘澤跟著他們也能學著他們。

胤襸最疼的孩子就是弘澤,弘澤出生的時候也是他和蘇七月的感情也最好,他整日的陪著弘澤玩,弘澤也會討大人的歡心,沒想到這最喜歡的孩子,卻偏偏沒能養在身邊。

果然什麼事情都不能順從人意。

胤襸糾結了一下,還是沒能進去,轉身離宮去大理寺準備審案。

其實胤襸有些疲憊了,可是他不敢怠慢。

皇阿瑪一生勤政。“勤政實為君之大本,怠荒實亡國之病源”。

胤襸印象中的皇阿瑪幾乎沒有跟自己單獨說過話,可是他記得小時候一次皇阿瑪去上書房,在後院看到他玩跟他不可不勤。

胤襸從小就學習前朝的曆史,知道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就是皇帝大多怠政,而不勤政。

萬曆皇帝和天啟皇帝都是有名的怠政庸君。萬曆“怠於臨政,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萬曆不禦政,導致南北兩京缺尚書、侍郎14員,大學士泡病號請假,內閣大門白天緊閉,尚書虛懸,無人理事,中樞機構癱瘓。宰相方以哲進入內閣八年才得見萬曆一麵,而且是惟一的一次見麵,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遇到緊急的軍國大事,

皇帝不接見朝臣,不議商國事,也不做出決策。有的大臣跪在朝門外十個小時不起,請求皇帝上朝,萬曆仍然不予理睬。萬曆二十幾年不上朝,有人說是耽於酒色,有人說是首輔縱容,有人說是疾病纏身,但從根本上說是萬曆沒有做皇帝的責任感。天啟也是一樣,整天迷戀木工活,刀鑿鋸斧,玩得津津有味。大宦官魏忠賢專等他玩得高興的時候前去奏報軍國大事,天啟不耐煩地說:你看著辦吧!魏忠賢借以假傳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