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是他的“辦法”。
隻是楊瑞有些不太想讓蘇曉參與進來。
其實若真的有可能,他甚至都不想依靠別人。
當然,他又不是神仙,在現在的這種社會、經濟環境下,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他想要不依靠任何人而白手起家,基本上等同與癡人說夢。
吳健斌這個老師給楊瑞這個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麵對老師的“考驗”,無論如何楊瑞都要悉心地做好這份作業。
創業項目?
並不是那麼好想的。
楊瑞骨子裏就有一種文氣,唯有寫作才是他的專長,嗯……雖然這種專長在真正的網文大神眼裏根本不值一提。
說起學曆,楊瑞可以手動捂臉了。
經曆……他也從未有過任何自己經營的經驗。
讓這樣的的一個人,一個普通的小市民,去想一個可以供他投資的項目,簡直是要了他親命了。
一部小說最難的,是動筆之前的題材創意。因為你隻能在有了創意題材之後才可以動筆。漫無目的地瞎寫肯定是不成的。
創業項目,就好比一部小說的動筆之前。
做一個什麼項目才是最合適的呢?
回到家裏,躺在床上的楊瑞想了很多。
思緒紛亂卻沒有一絲頭緒。
他想到了張世霖,人家喜歡街頭潮牌,便能跟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弄一個Z4,雖然人間說了讓自己幫忙提供幾個創意性的文字圖案,但並不代表著他現在可以厚著臉皮參與進去。
他想到了菲菲,她盡管“出身”並不好,可現在不也是在自食其力?她都能把一家服裝店做的風風火火呀。
想到她,楊瑞忽然很悲觀地覺得,自己在這方麵,甚至比菲菲都差了不是一個兩個的檔次。
的確,他從未看不起菲菲,但若套用此時此景,他又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人家?
一時間,楊瑞甚至想要就此放棄……一個聲音一直在說“為什麼非要放棄自己的專長,去從事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行業呢?
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可腦子裏卻有另外一個聲音,一直支撐著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應成為退縮的借口,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見得會影響你的寫作。”
是啊,寫作是自己所鍾愛的,也會為之堅持一生的。
可是,在見識過了吳健斌、鄭鑫海、荊偉民的風光和能量之後,楊瑞就很難再以那種平和而超的心態去看事物了。
因為,已經有些東西跟楊瑞有了切身的關係。
涉及到自己……誰又能真正的超脫出來?
“那……就拚一把。”
想到這裏,楊瑞第一次,將思考的方向從小說中跳了出去。
在國內,基本上十年就是一個經濟時代。
改革開放以後,上世紀九十年代,是製造業時代,生產是主旋律,在那個時代裏隻要有一家工廠,不管你生產什麼,都是賺錢的,包括小商品,最著名的,怕就是義烏的小商品批發,和溫州的“星期鞋”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從2000年到2010年,是房地產時代,有錢有能力的大拿們,紛紛投入地產市場,通過政策也好,手段也罷,哪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溢?比如……大連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