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泡妞的學生時代(2 / 2)

劉邦一踏入社會,就覺得劉季這個名字太俗。什麼“季”啊“季”的,還春“季”裏開花百香呢,太斯文了,象個文文雅雅的女孩子名字,跟自己高大威武的形象一點都不配。

別看劉邦平常沒怎麼好好讀書,但關鍵時刻還是才華橫溢的。他靈活的腦瓜子一轉,就自己的名字就變得了“劉邦”。

邦,方言裏叫哥哥的意思。有時也管姐姐叫邦。所謂“劉邦”就是“劉哥兒們”。這個名字正好和當時劉邦的流氓形象相符合。出來混的人都是要講哥兒意氣的,劉邦更名就是這個意思。

總而言之,從此沛縣的黑幫中又多了一個叫劉邦的人。

養個兒子當流氓,為此劉老爹沒少哀聲歎氣過。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憑著一雙鐵打的拳頭,不出幾年,便成了沛縣一帶的小霸王。

小霸王威風無限,而此時真正的西楚霸王還在地上摸雞屎玩呢?

光陰荏苒,十餘年的流氓生涯匆匆而過,劉邦表現的果然和尋常人不同,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大青年,卻還是光棒一條。

此時,劉邦的人生格言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值得讚揚的是,劉邦真是實行晚婚晚育的典型模範。如果現代人都有他的這種思想,隻怕計劃生育早就不是我國的一項國策了。

問題是,時代不同是不可相對而語的,在那個實行早婚早育的時代,劉邦已經是超大齡青年了。

麵對眾人異樣的眼光,劉邦毫不在乎,他當時心裏在想:“燕雀焉知浩鴻之誌。”

是啊,別看當時劉邦隻是一個流氓,但他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不願隨隨便便娶一個女人守在黃土地上窩囊的過一生。(其實是當時沒有哪家的閨女願意嫁給這個放蕩不羈的流氓才對)

先事業後成家,這一點劉邦就是一個榜樣。

然而,俗話說的好,皇帝不急太監急。劉邦的對自己的終身大事並不著急,但他父母卻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了,他們想幫兒子物色一個厲害一點的姑娘(恐龍那種正合適),把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嫁”過去,省去心中的一大煩惱。

可問題是以劉邦當時的“光輝業跡”,誰都不敢“高攀”。因此,劉老爹常常坐在門檻上感概:“生兒生兒,都說生兒子好,我看還是生女兒好些。人家閨女都擠破門檻爭著去提親,這倒好,偶家小子倒貼送上門去也沒人要。這是什麼世道啊,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