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亭長後,劉邦的政治覺悟一下子提高了許多。他推行“以蠻製蠻”的政策,凡是在他管轄的地盤上出的事,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解決。(很多人攝於他的淫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不久劉邦便名揚沛縣。
此時的劉邦不但每月可以拿到可觀的RMB,而且因為有一個小小芝麻官頭銜,以前流氓時代交的是一些地痞流氓下層人士,現在卻可以利用職務之便結接更多上層達官顯貴了。
縣府裏除了蕭何,劉邦又交了兩個知已朋友:曹參和夏侯嬰。
這兩個人亦為日後劉邦打江山立下了漢馬功勞。
如果說以前的劉邦喜歡廣結五湖四海的朋友那是天性使然,此時的他已卻是含有“政治目的”了。
說到這裏,大家且先來看劉邦的一趟京城之行,就會明白了。
一天,蕭何急匆匆找到劉邦,說道:“劉兄,有一件差事需要你到京城去一趟。”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就是縣衙裏有人犯了法,犯了法按法律辦事,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事情難就難這個犯法之人不是一般的人,是縣裏監獄廳的廳長。
管罪犯的領導自己卻犯了罪,知法犯法,按現在的憲法規定,罪加一等。可惜那時卻不是這樣來處置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官官相衛一說。廳長犯法後,當時,縣令也好生為難啊,不好辦啊。沒折了,不好辦的事就交給上麵來辦吧。反正這事不但驚動了郡裏,連中央朝廷都知道了。
於是縣令寫了封文書,決定派個人去鹹陽問問最高人民法院怎麼來判這件事。
縣令自然叫蕭何安排人選,蕭何想來想去,認為讓縣裏的人去辦這事總有些不妥,就把劉邦推薦去了。
其實蕭何這麼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一來,可以讓劉邦提高點威信。(再怎麼說,劉邦此番也是代表沛縣人民去京城的,雖然所辦的事並不太光彩,但還是夠牛吧。)
二來,可以讓守在沛縣這個巴掌大地方的劉邦,去外麵見見世麵,增加點見識。(順便了解一下官場的腐敗,讓他認清這是一個時代的黑暗)
事實上,蕭何的確料事如神。劉邦的這一趟京城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倒不是說劉邦又得到什麼高官重臣的親睞,要提拔他“連升三級”,從此青雲直上。比升官更為重要的是,從這以後,劉邦有了遠大的理想。
所謂理想,就是奮鬥目標。沒有奮鬥目標的人將注定其一生是毫無作為碌碌無為的。
流氓時代的劉邦,他的理想是每天有吃有穿,能多泡幾個寡婦而已。而此時官史時代的劉邦,他的理想已發生了質的升華。
當時秦朝的首都在鹹陽。劉邦馬不停蹄的趕到鹹陽城,找到交文書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院的接待人員自然看不起一身土裏土氣的“鄉巴佬”模樣的劉邦,表情漠然,連頭也沒抬,隻淡淡地來了一句:“放在桌子上就行了。”言下之意就是可以走了。
“我操你祖宗十八代,NND的,把老子當什麼了,連杯茶水都沒有。”劉邦出了門就惡狠狠地發泄著心中的不滿。好在懷中揣有蕭何塞給他的幾塊碎銀,還不至於解決不了溫飽問題。
一到街上,鹹陽城的繁榮景象帶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各處的高樓大廈直聳雲宵(那些建築,在當時劉邦眼裏應該叫高樓大廈了),各種商品琳琅滿目皆是。
令劉邦突然鼻血直流的是,街上的女人們大抵都穿戴的那些花花綠綠,身上綢布的透明度還不是一般的高,把朦朧的曲線美都展露無疑。
再加上裁衣店的老板為了節省布料,東拚一塊,西湊一塊,該減的減,該省的省。穿著這樣的時髦衣服招搖過市,回頭率肯定是百分之一千了。(加上躲在暗處邪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