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曾經有一條美女蛇擺在我麵前(1 / 2)

從秦始皇到秦二世,皇帝變了,但我們的劉邦同誌還是一樣,還堅守在他的老崗位上,繼續做他小小的亭長。

隻是光陰荏苒中,他不知不覺中已迎來第三十八個春秋。

都說十八是花一樣的年華,而二十八正值壯年。三十八就是一個立業展宏圖的關鍵時期。現在很多人都說,如果一個人四十以下還沒有什麼成就,那麼這他這一輩子注意平庸的碌碌無為過一生。

當然,這話雖然有點偏頗,但或多或少反應了一個事實就是,要想創業,就必需乘年輕的時候。

因此,如果從“少年出英雄”來看,已到三八年華的劉邦的確不小了。好在這條赤龍出身的人物,這一年終於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地。

事情是這樣的。

這一年秋天,沛縣縣令交給劉邦一個任務。

大家也知道秦始皇前半生喜歡打仗,後半生打下江山後就迷上了建築業。先是修萬裏長城,然後是阿房宮。每樣工程都是巨大的令人歎為觀止。

但在前麵我還漏了一個件很重要的工程——驪山陵墓。

這是我故意漏的,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這裏來說更合適些。

秦始皇生前就不斷尋不老仙丹的同時,也考慮到了自己的未來。想想我秦始皇生的偉大,死的也光榮。於是乎,他在建那兩道大工程的同時,又添加了一項超級巨工程,在驪山為他自己建一座豪華的陵墓。

如果是建一坐一般的陵墓那倒也罷,問題是秦始皇有自己宏偉的想法。他想他死後能繼續在陰槽地府做皇帝,因此,在地下修建陵墓的同時,要建一坐其大無比的地下皇宮。

我們今天從已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就可以看到,那樣精細的工程,真不知道流了多少民工的汗和血。據曆書上記載,光修宮殿的人超過上百萬。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對於當時總共才幾千萬的中國人,差不多每十來二十個人中就要有一人被抓去搞建築。而且被抓去的人多半是從此“一去不複返”。

秦始皇死後,胡亥繼續父皇遺命,發誓一定要把驪山陵墓工程進行到底。

於是乎,不斷有人被強行拉去驪山服役。

沛縣自然也不例外。

又有苦差事了,劉邦同誌呢?該你出場了。

縣令交給劉邦的任務是押著幾十名勞役和囚犯前往驪山服役。

劉邦自當上亭長後,好事輪不到,這些費力不討好的苦事倒是常有。既然是縣令交代下來的事,他知道自然不能推托了。於是回家辭別了父母和妻兒。

這裏順便提一下,呂公的寶貝女兒自嫁給劉邦後,由於劉邦上無片瓦下無片磚,隻能把老婆接到老家,和父母一起坐。從此,這個嬌生慣養,從沒有做過苦事家農活的她養豬喂雞,插秧種田,無所不幹,倒成了一個多能手。

看來劉邦還真是有點流氓本事啊,不但騙了個富豪的女兒做老婆,還能把她訓服的如此服服帖帖任勞任怨,三個字:不簡單。

一路上,劉邦對這一群麵黃肌瘦的囚犯頗感同情。因此,他看管的就比較輕懈了,就在這時,有的人開始逃了。

逃了就逃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並沒有對他們采取什麼嚴格的措失。對他來說,聯想到自己離別時父母妻兒那悲涼勁就心裏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