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項氏集團正式掛牌成立(2 / 2)

項氏叔侄也不是省油的燈,聞得消息,腳底沫油,趕緊溜了。這一溜就到了一個叫“吳中”(現在的蘇州)的地方。

到這裏後,項梁開始展現英雄本色,他豪爽大方,仗義疏才,辦事果斷,不久,成了這裏紅白大事的操辦人。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當然,項梁這麼熱衷紅白大事的操辦也不純粹是想“為人民服務”,還有其政治目的。

在操力過程中,他一邊組織人員配合使用,一邊了解每個人的長處和本領,為日後起義做準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陳勝起義的號角吹響神洲大地時,項梁知道他等待的時機終於來了。十餘年的光景,項羽也早已被他調教成一個風度翩翩的人才了。

十年磨一劍,這句話果然不假。

楚雖三千,亡秦必楚。

陳勝是楚國人,項梁項羽也是楚國人。後來正是楚國人的前仆後繼,才把腐敗的秦王朝徹底推翻。

正在項梁開始籌備起義事宜時。在這個節骨眼上,會稽太守殷通主動把他請上府去了,把他的起義日期又大大向前推進了。

如果後來殷通知道自己這一請是引狼入室的話,他一定會自己粗率的行動而感到後悔。

當時殷通以敏銳的眼光看到秦朝馬上就要滅亡了。曆史的潮流如此,已經不可逆轉了。

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於是,他決定先發製人,此時不起義更待何時。他找來項梁是想讓他助他一臂之力。

一些必要的客套過後,殷通終於說到了正題,他正色說道:“我想起義。”

我想起義,多麼直白的話啊,簡駭明了,連傻子也聽得懂。

項梁聞言先是一震,然後裝成比傻子還傻的樣子,表示聽不懂太守的話。

“我想起義。”當殷通第二遍說這句話時,項梁才知道太守並不是在說玩笑,也不是在試探自己。

“大勢所趨,太守真是識時務者了!”項梁說這句話時,已明白太守這次請他來的目的了,心裏不由暗道:可惜你雖識時務,卻不識人,我唐唐項氏名門之後,豈會和你這個昏庸無能的太守同流合汙。

“我想任你和桓楚做將軍。”殷通的話果然不想他所料。

項梁先是客套的說自己“無德無能”之類的話推托一翻,然後才說:“桓楚最近不知所蹤。除了我侄子項羽外,其它人都找不到他。”

“那趕緊把項羽請來。”

從以上對話,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太守的智商簡直就處在一個嬰兒階段,在他還不完全了解這個人的情況下,就冒然把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他固執的以為他是身為唐唐太守,他管轄範圍內的人沒有不敢聽他的。更何況這次是重用他們。

如果是一般的人,也許他這樣做無可非議,但問題是,他此次要用的人是項梁,一個非同常人的項梁。

隨後的事實證明,殷通的智商比嬰兒還要低。

因為隨後項梁引來了磨刀霍霍多時的項羽,項羽進府後,就毫不客氣就給了殷通一刀。

殷通的防禦能力這麼差,連項羽都感到不可思議。

就這樣,項梁項羽就這樣輕鬆的合計殺害了會稽太守殷通。然後叔侄兩振臂一呼,早就對秦朝不滿的眾人歡呼跳雀,紛紛湧向項梁叔侄身邊,不幾天他們身邊就彙集了八千餘人。

此時正是公元前208年,項氏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項字大旗迎風飄揚,打出的廣告語是:

選擇項氏集團,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