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個時代的終結(1 / 3)

進軍時間:在公子嬰執政期間(公元前207年九月)

進軍前提:嶢關位於武關以西,它前據嶢嶺,後倚蕢山,是關中和南陽間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鹹陽最後屏障。此時秦二世已死,秦朝危如卵石。

大事記要:

一到嶢關,劉邦和張良就象夫妻一樣鬧了別扭。

劉邦主張強攻嶢關。

張良主張智取嶢關。

眾將士花啦啦地站在張良一邊。

劉邦臉上雖然有點過意不去,但他還是識大局,遵守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采納了張良的意見。

這時張良充分發揮了以前幫劉邦“尋花問柳”的非凡才能,調查到嶢關領兵將領的出身是一個“紈誇子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由一個物品或事物聯想到其它的東西。比如說一個蘋果,我們通常情況下會聯想到吃、溫飽、賣錢、送人等等。

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

當時的張良充分發揮了聯想的特異功能,由紈誇子弟聯想到:胸無大誌、鼠目寸光、頭腦簡單、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夠了,從“紈誇子弟”四個字上可以聯想到了這麼多詞語已經足夠了。

到了這個時候,劉邦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隻是他心疼了好一陣,才拿出一箱晚上一直抱著睡才坦實的奇珍異寶出來。

接下來的事就交給“外交官”酈食其先生了。

酈食其對這種外交可謂是得心應手。去之前,先是在四麵山上插滿旗幟,作用不言而喻,讓敵人有一種草木皆兵的感覺唄。

然後,才帶上那一箱子奇珍異寶偷偷混進了嶢關城。

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那秦軍的將領本來就是“實利派”的,見了那麼多珠寶當即向酈食其拍胸表態:我自願意加入革命隊伍,為革命的事業奮鬥終生。(MS這句話好耳熟啊)

穩住嶢關的守將後,張良又建意劉邦實行兵不厭詐的進攻計劃(其實是擔心秦軍守軍不肯跟從將軍一起反秦),連夜派出革命軍繞過蕢山去襲擊嶢山秦軍的後路。

劉邦的革命大軍中的所有名將輪番出動,雙方共交戰了兩次,秦軍大敗告終。

隨及,嶢關失守。秦朝的最後一道防線告破,鹹陽便象一個裸露的嬰兒暴露在西征革命大軍的眼前。

劉邦站在鹹陽東部的霸上,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鹹陽就在眼前。

是啊,曆經一年,西征路上凶險重重。前後經過了八次階段大的戰役。在眾多良臣猛將的支持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到這時,真不容易啊。

隻有付出了才會得到回報,劉邦這時才真正切切感受到這句話的含義。

“喏,鹹陽就在眼前。”西征的革命義軍們壓抑不住內心狂喜而灸熱的心情,都一幅磨刀霍霍的樣子,大有隨時準備拿下這座近在眼前的城池。

然而,此時的劉邦已不再是西征之初那個猛攻猛打的劉邦了,這一年不斷的打仗讓他學到許多。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這八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從酈食其第一次教他智取陳留開始,到張良不斷用智取教他快速而實惠(大大減少人員傷亡)地攻拿下南陽、武關、嶢關。也是因為這樣,他的西征大軍快於項羽等所有革命大軍最先到達關中。

如今夢寐以求的鹹陽就在眼前,劉邦卻並沒有直接選擇攻打鹹陽。

在耳濡目染下,他已不知不覺把張良的那一套“攻心”之術學來了。攻也得破,不攻也得破的鹹陽就是自己的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