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我們已經說過,前年秦始皇在求長生不老丹未果後,遷怒於所有的“儒生”,先後兩次坑殺了數千名儒生。
焚書坑儒事件驚動了世人,秦始皇的罪名從此又多了一項。
當然,集體坑殺活人並非是秦始皇首創。早在春秋戰國時,秦國在攻打趙國獲勝之後,秦將白起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殺了趙兵四十萬。
四十萬,想想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更何況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萬人被坑殺時是何等的悲慘場麵。
視人的生命如草菅,視人的生命如蟻螻,這對人性本身來說,可悲可憐又可歎。
然而,我們的項羽同誌似乎也不甘落後。
坑殺蠻好玩嘛。
項羽躍躍欲試,把目標瞄準了章邯投靠過來的二十多萬秦軍身上。
都說虎父無犬子,而良將手下必然也是精兵。
章邯當年東奔西跑,四處鎮壓革命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用事實證明他率領的不是一隻一般的兵,而是一隻鐵打的王牌之師。
軍中的人多半是長年在驪山服役的囚人,長期的壓迫和超負荷的勞動,練就了他們的錚錚鐵骨,磨練了他們的堅韌毅力,從而造就了他們非凡的戰鬥力。
當他們從暗無天日的地底下釋放出來時,他們的想法隻有一個,隻要給他一口飯吃,他們就會在戰場上拚死到底。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打仗算是輕鬆活了。有衣穿有飯吃還有軍晌發(父母妻兒至少可以有保障了),如果表現的好的話,還可以升官發財。
於是,他們就象一群高速奔跑永遠不知疲倦的魔鬼,每一戰拚盡全力,每一戰奮不顧身,每一戰舍我其誰,每一戰也戰無不勝。
因此,在革命軍的眼裏他們是一群“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
而章邯也沒有虧待他們,把獲勝的戰利品毫無保留的都拿出來分給了士兵們。
寧願自己沒有衣穿,也要先給士兵們穿;寧願自己沒有飯吃,也要先給士兵們吃。
這是一個多麼體恤士兵的將軍啊,這一個多麼偉大的將軍啊。
看到這裏,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在沒有到碰到項羽前,他號稱“東方不敗”了吧。
將軍這麼愛護士兵,那麼士兵同樣也敬重將軍了。人就是這樣,你給予了別人很多,也會收到很多回報。
因此,章邯在士兵們的眼中的地位早已賽過任何,包括皇帝。
章邯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歸降項羽。歸降前他曾對士兵們說,你們願意跟著我投降的就留下,不願意的也不免強,可以自行離開。
他說完這句話是很痛苦的,他原本以為這些獲得解放和新生機會的士兵們聽了他的話會一溜煙的跑了。
然而,他錯了。那些士兵象木偶一樣一動也不動的站在那裏,眼神中透露出一如往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