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盛宴結束三天後,項羽帶領四十萬革命軍浩浩蕩蕩地闖進了鹹陽。
也許是對暴秦的痛恨,也許是為項梁複仇,也是習慣性屠殺的使然,總之,他一進城就來始放縱手下殺人放火,強取掠奪。
他還衝進宮中殺了王子嬰和秦諸公子宗族。收取貨寶美女,然後點燃了皇宮,這座無數百姓用血淚鑄成的阿房宮就這樣毀於一旦。
據說燃燒阿房宮的大火燒了三個月才停息。
由此我們可以猜象這座宮殿的規模之大設計之豪華都是舉世無雙的。
其實項羽點燃這把火是有原因的:
他的祖國楚國是被秦國滅亡的。
他的祖父項燕是與秦軍戰死的。
他的叔父項梁是被秦軍殺死的。
他從小寄人籬下四海為家也是拜秦國所賜。
這把大火極大的滿足了項羽的複仇心和虛榮心,然而正是這一燒,卻燒出了不和協的音符來。
坑殺二十萬秦軍和火燒阿房宮這簡直就和暴秦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嘛,因此,他在關中人們的心裏的聲望已降到了最低。
也正是因為這樣,這為他日後的楚漢爭霸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既然燒了阿房宮,種種跡象表明項羽根本就不想在關中建都稱王。
這時一名姓韓的書生猜想項羽肯定想到彭城建都,就來勸阻:“關中才是建都的絕好地點啊。”
他還充分說出了理由: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戰國的秦國為什麼強大,就是因為秦有關中做腹地,不管其他諸侯如何聯合抗秦,也進不了關中這塊要害之地,相反,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從關中向外派兵征戰。秦始皇之所得天下正是因為有關中做腹地。大王如能建都關中,定可雄霸天下,四海降浮。
應當說這樣的分析的確很透徹。如果項羽真的選擇了在關中建都,那麼劉邦日後想反項羽簡直難於上青天。
然而,固執的項羽偏偏沒有聽他的話。他當時隻是想榮歸故裏,在江南一帶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這裏的物質條件和氣候都比不上江南嘛。”項羽心裏這般想著,嘴裏說道:“我得到了天下,不錦衣還鄉,這跟穿著錦衣的夜行人沒有被人看見不是一個道理麼?”
項羽的觀點現在看來真的勸稚的可憐,似乎隻有三歲兒童的智商。是得天下重要還是榮歸故裏重要,更何況得坐擁天下,天下誰不唯他是尊,他又怎麼會象錦衣的夜行人不被人看見呢?
從這一點來看,項羽比起YD的劉邦來說,的確顯得太CJ了。
古人雲:伴君如伴虎,那韓生聽到這裏應該知道項羽心意已決,再勸也是無用的,閉上嘴才是硬道理。
但這個韓生的嘴偏生象寡婦一樣就是個沒遮攔,走都要走了,還要嘀咕一句:“世人都說楚國人就像獼猴一樣,喜歡花帽子,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項羽一聽,怒發衝冠,命人架起一口大鍋,把那韓生扔進鍋裏去練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