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坎坷求職路(1 / 2)

如果按照現代人的學曆來看,韓信的學曆是相當高的。他應該可以達到大家裏的“兵法專業係”的博士後了。

因此,在就業問題上,象韓信這樣的準博士後,找個工作肯定沒問題。

找個工作是沒問題,但問題是要想找個好一點的工作就有點難度。

因為時代關係,當時不管你學哪一種專業,不管你擁有多高的學曆,就業之路隻有兩條可選:要麼去參加反秦的革命運動;要麼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裏,臉埋黃土背朝天的和泥巴打上一輩子交道。

不過對於處於亂世中的人們來說,選擇後麵這條路的年青人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戰亂年代你想種田也沒有田可種。

OK,那就隻有選擇參加革命了。

參加革命後,沒有文憑沒有學曆沒有知識的“三無青年”隻能當普通士兵,而“三無青年”中力氣特別大本領比較高(俠客最好)的可以當武將。

由於當時擁有真實學曆的人本來就少,擁有博士後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這樣的人才一般都可以勝任“謀士”一職。

可惜任何時候都一樣,你剛出道,就算你有才華,有非凡的才華。如果你沒有被老板發現和賞識,也是狂然。

千裏馬常人而伯樂不常有。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懷才不遇。

韓信的擇業之路就是這樣的。

他選擇人生中的第一個老板是項梁。

由於當時正值革命初期階段,為了有一口飯吃,報名的人多如牛毛。而當時老板項梁正想擴大集團的規模,隻要是沒有“政治作風”問題,他基本上都會錄取。

韓信自然也被錄取了,但他剛到項氏集團並沒有努力去項梁麵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再加上那的老板項梁忙的焦頭爛額,並沒有發現韓信居然是個難得人才。

項梁死後,項羽成了項氏集團的新老板,他上任後,韓信終於有了一點契機,不過項羽隻是看中他強壯高大的身體,並沒有發現他滿腹文韜武略,隻是把他提升為一個叫郎中的官銜。

郎中,說白了就是比普通士兵高一點的衛士。

在我們今天擇業都會有這樣的首先考慮,那就是專業對口的問題,比如說我是學計算機的,老板偏生叫我去生產車間去做幫運工,這肯定不合適,明顯大材小用了。

因此,熟讀兵書知曉兵法不世之才,卻讓他去當一個低頭哈腰的武士,你說當時的韓信心裏能好過嗎?

好在,在職場上混了一段時間後,他的頭腦也開始開竊了,知道主動去表現自己了。

但問題是項羽對他的高談闊論般根本就不感冒,韓信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提升和重用。

埋著頭皮幹了幾個月,韓信最終還是失望了,再這樣幹下去,隻能當一個武士,永遠沒有前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