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坎坷求職路(2 / 2)

於是,他主動炒了項羽的魷魚。

第二個老板,他選擇了劉邦。

理由很簡單,聽說劉邦很會知人用人。

知人用人這四個字對韓信來說已經足夠了。

然而,很快他又失望了。

應聘過後,劉邦對他說道:“你先在軍中做連敖吧。”

“連敖”這個官職說白了就是接待客人的接待員。

韓信來時本來以為憑他這樣的人才,一來肯定會得到新老板劉邦的重用,你到好,居然給個端茶倒水的活兒幹,這比在項羽手下當武士還不如啊,他當然不滿意了。

不滿歸不滿,但因為剛剛才跳槽過來,這年頭的工作又不好找,而且規模較大又大有發展前途的公司也就項氏和劉氏這兩家,他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幹幹再說。

由於專業不對口,才能沒得到發揮,韓信對工作沒有積極性,在公司裏變得更加消沉起來。

也就在韓信人生中最為低穀的時候,夏侯嬰成了韓信人生中的第一個伯樂。

他及時發現了韓信非凡的才華,馬上向劉邦作了推薦。

夏侯嬰是早跟他創業的元老人物之一,劉邦對他推薦的人自然不敢小看。二話不說,下了一道任命書,提升韓信為治粟都尉。

這是一個僅次於將軍的官職,類似於現代後勤部的負責官員。

在老板劉邦看來,這已經是個不小的官了。

但韓信還是不買帳,我胸中的萬千用兵之法用兵之道難道是用來掌管糧草用的麼?

這時他已萌生炒劉邦魷魚,再擇新老板之意了。

就在這時,蕭何成了韓信人生中第二個伯樂。

夏侯嬰的推薦引起了蕭何的高度重視,他從多方麵調查和考查韓信後得出一個結論:此人文通經綸,武善韜略,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蕭何便主動找到韓信談話,公開表示願再向劉邦推薦他。

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出人投地了,韓信自然對蕭何千恩萬謝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韓信苦苦等待劉邦的調令並沒有出現。他以為沒戲了,又在耗不起青春年華的雙重壓力下,他主動炒了劉邦的魷魚,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飄然而去。

蕭何聽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後,驚惶失措之下,來不及通報劉邦,騎上馬就去追。這就是被後人傳為千古佳話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而當時的劉邦還以為蕭何也辭職不幹了,當時嚇的七魂去了三魄,這蕭何可是他劉氏集團的頂梁柱啊。

在這次辭職風波的打擊下,劉邦決心采用蕭何重用韓信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