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九死一生(1 / 2)

毋庸置疑,肯定是關鍵時候樊噲挺身而出擋住了項羽。

然而,樊噲在劉邦手下是第一勇士,但在項羽麵前隻能發出“既生樊何生項”的感歎。

數個回合過後,已是左支右出,隻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了。

周勃見了,可沒有興趣去研究什麼“倚多欺少”的江湖道德問題,揮刀就上。

於是,接下來上演的是“二英戰項羽”一幕。

三國演義裏麵,三英戰呂布,最終打成了平手,雙方握手言和。而此時二英戰項羽,卻是項羽更勝一籌。

昏頭又暗地,幾十個回合過後,樊噲見兩人聯手也不是項羽的對手,再加上他又死愛麵子,揪準空隙,用他的粗眉濃眼暗送秋波向周勃示意護著劉邦先撤。

周勃知道再戰下去也是枉然,說不定還會白白丟了自己的性命。回馬象抱小雞一樣抱著劉邦開始撤了。

不撤也罷,這一撤就壞事了。

漢軍早就被項羽的神勇表現嚇破了膽,根本就無心戀戰。此時見漢王一退,也跟著退卻,頓時兵敗如山倒,攔也攔不住。

近年來報紙上經常報道一些學校學生下樓時發生的踩踏事件,原因很簡單,小小的樓梯口,一下子湧出幾千學生,這時如果有一個學生突然摔倒在樓梯的台階上,由於人多,後麵的學生刹不住車,便引發了駭人聽聞的踩踏事件。

同樣的道理,試想想本來就隻有巴掌這麼大的地方,幾十萬人馬爭先恐後的向後退卻,人家楚軍還沒追來,自己人已把自己人踩踏的差不多了。

當然,麵對這種情況,如果你有先知先覺,如果學會了踩高腳這門絕活便可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在那戰亂年代,這門技術要必備才行,總會用上派場的)

身邊盡是人,就算你有劉翔一樣的奔跑速度也白搭。要想跑得快,那就隻有一個辦法了,從自己兄弟們的人頭上踩過去了。

因此踩高腳技術的高低決定了你的安危。

這邊在踩高腳比賽,那邊楚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個個以一當十,又開始砍瓜比賽了。

踩高腳厲害的漢軍走在逃跑隊伍的最前麵,還來不及鬆一口氣,突然發現,光是踩高腳厲害也是白搭,還要學會遊泳才對。

因為一條叫睢水的河擋住了去路。

其實睢水河的河水不太深,也就兩人來深,剛剛可以淹死人的深度而已;睢水河的河麵也不太寬,也就二十來丈寬,剛剛可以讓你還沒遊到岸邊就筋疲力盡而已。

單是這兩個條件倒也罷了,還有一個很嚴重的條件就是:當時是四月的陰寒天,睢水河的水……嘿嘿,也就可以結成冰而已。

前有河流擋路,後有追兵逼來,這些踩高腳的冠軍亞軍季軍和優勝者們,沒得選擇了,與其被後麵的追兵活活殺死,還不如跳入河中聽天由命了。

而追來的楚軍卻個個騎著高頭大馬,他們縱馬入河中,因為馬的高度就可以超過一個人的高度了,正好可以使自己手臂以上的部分露在水麵上。

好家夥,接下來楚軍便和漢軍在睢水河裏玩起了捉迷藏。

捉迷藏的結果是:漢軍的屍體最終把睢水河的河水都給堵住了。

劉邦雖然沒有踩高腳和遊寒泳的本事,但在親信的護領下,很快就過了睢水,隨後他充分展示一代流氓高人一等的逃跑功夫。

因為後麵的逃跑過程極為精彩,這裏我們且來慢慢看就是。

逃過睢水後,他遇到第一難。

他當時身邊隻有百餘人跟從了。而楚軍不知什麼時候已從四麵八方向他追來了。

看到這裏時,各位看官肯定會以為劉邦插翅難飛了。

的確,此時的劉邦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飛出重圍了。

當然,如果關鍵時候自身力量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看老天的了。

這並非聳言所聽。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司馬懿曾中了諸葛亮的計,進入上方穀後,眼看就要被葬身於火海中。但偏生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天降大雨,把火直生生給澆滅了,司馬懿父子便乘機衝出了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