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將領彙集到修武後,劉邦順應形式的需要及時召開了一次政治會議。
會議的目的:確實下一步的行軍路線和行動方針。
會議由劉邦親自組織。
這次會議充分提現明主自由的形式,,劉邦引出本次會議的議程後他便讓大家湧躍發言,他坐在那裏當觀眾去了。
這和大公司裏開會一樣,誰不想湧躍發言在老板麵前來表現自己呢?
因此,會議一開始,眾將領便爭先恐後的發言了。
於是乎,麵對怎麼對付楚軍的問題上形成了防守反擊派和主攻派。
首先我們來看防守反擊派。
防守反擊派的理由是:楚軍本來就強大,現在連克滎陽和成皋(其實是兵不血刃),士氣正旺,現在主動與他們去交鋒,無異於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防守反擊派的格方是:
1、識時務者為俊傑。
2、雞蛋焉能去碰石頭。
防守反擊派的行動方針是:避其鋒芒,擊其惰歸。
防守反擊派的代表人物是:夏侯嬰和盧綰。
夏侯嬰自從彭城逃難一來,就一直陪在劉邦身邊,後來又參與了陪劉邦經過了滎陽和成皋兩大勝利大逃亡。三次大逃亡凶險萬分,真虧是劉邦福大命大,才沒有死。但他對這種生活很是心有餘悸,在沒有必勝的情況下,他是不主張再和項羽硬碰硬了。
而這個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我們好久都沒有提到他了,這個時候也該讓他露露臉了。
還好,盧綰當年雖然和劉邦是同穿一條褲子的人,成天泡妞,大字不識幾個。但在革命道路磨砥中,好歹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比說這句“避其鋒芒,擊其惰歸”就是他提出來的。
由於盧綰和夏侯嬰兩個人一個是小時候的貼身保鏢,一個是現任的貼身保鏢,劉邦對這兩人龐愛有加,他們的防守反擊戰術思想一提出,便禁不住頻頻點頭,大有當場就批準的跡象。
幸好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主攻派人物閃亮登場了。
主攻派的理由是:
1、楚軍和我軍長期交戰,被我軍牽著鼻子長期走,已是一隻疲憊之師,到了強弩之末。
2、滎陽和成皋是我軍的軍事重地,現在必需把他們奪回來,既能鼓起大家的信心,也可以狠狠地打擊項羽。
主攻派的格言是:
1、不把敵人托死,就會把自己累死。
2、兩軍交戰勇者勝。
主攻派的行動方針是:敵人進我一尺,我進敵人一丈。
主攻派代表人物:樊噲和陳平。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重量級的,他們絲毫不比防守反擊派的人物遜色。
樊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劉邦的親姨子,戰功綽越,是劉邦麾下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論將領排在第一的位置無人能動遙。
而陳平自從棄暗投明後,在滎陽保衛戰中立下漢馬功勞。首先他使用“反間計”幹掉了楚軍的大剃頭範增老兒。然後用利用獨創的“脫衣舞”和“真假劉邦”連環計使劉邦從死亡的線上逃出來。
因此,此時的陳平在劉邦心目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如果非要說的更確切些,他目前已排在劉邦手下謀臣第四的位置。
前三位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蕭何、張良、韓信。
把蕭何蕭丞相比喻成劉邦的“伯樂”一點都不過。劉邦的發跡及參加革命先期準備和籌劃都離不開他的身影。在楚漢之爭中,他雖然沒有出現在前線,但在後防卻攻不可沒。管理後政,運糧輸兵,給予前方戰場上劉邦的支持是功不可沒的。可以說他是劉邦後來能打下天下不可或缺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