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酈食其之死(1 / 3)

酈食其到了齊國後,當時田橫正忙的不可開交的在做著對韓信大舉來範的防預之策。

但麵對酈食其的到來,田橫在百忙中還是抽出時間陪同“齊天大聖”田廣會唔了這位優秀的外交官,

雙方一開始本著友好互利的態度,談得很是融洽。但家拉客套話一過。酈食其便充分發揮一個優秀外交官的才能,他開始發威了。

他直截了當的問齊王:“如果隻能在項羽和劉邦之間選擇一個,他會選擇哪一方呢?”

這齊天大聖雖然還年少儒弱,但頭腦一點也不傻,他回答的很圓滑:“人世間的世世事難料,勝勝敗敗,在沒有最後一捶定音的時候,誰也不能預料。”

他的意思很明確,他現在還不會輕易的決定選哪一方做為自己的庇護傘。

酈食其見他還油鹽不吃,不來硬的不行了,接下來就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他說:“依我看,這天下必定是漢王的。”(請大家注意這句話的用詞“必定”)

既然你把話說的這麼肯定了,那麼總不空穴來風,總的說出理由吧。

酈食其接著又說出了三點理由:

1、項羽違背楚懷王之約,把漢王這個準關中王趕到漢中去,此為不義。

2、項羽派人將義帝暗殺於長江之中,此為不忠。

3、項羽每攻下一個地方對百姓進行活埋坑殺。完全忘了百姓就是衣食父母,坑殺百姓也就是坑自己的父母,此為不孝。

如此不忠不義不孝之人豈能得到天下?

酈食其得出這樣的結論後,又開始陳敘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所占據的優勢,他說以目前的形勢,漢軍占敖倉之糧,擁成皋之險,據白馬津之渡口,絕太行山之路,防蜚狐之隘口。可以說已在這場爭霸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他以反問的形勢結果了他的長篇大演說:“大王若不順應形勢歸順於漢王,將來大軍壓境還能自保嗎?”

酈食其就是酈食其,嘴皮子丫的就是厲害。他能把死的說成是活的,能把臭的說成是香的。據說小時候酈食其就具有這一方便的天賦,曾當著眾小孩的麵罵死過一隻老鼠。

不過,從以上客觀上來分析,他說的話又的的確確合情合理,入木三分。至少都是大實話啊。

也許怪隻怪項羽為人粗魯了些,畢竟年青,沒有考慮到後果。而劉邦的表麵功夫一流。

齊王一聽就慌了神。用詢問的眼睛看著田橫,意思是說:“宰相啊,這事該怎麼辦?怎麼辦?”

田橫也被酈食其的高談闊論說的有點心動了,但在行動前,他提出一個唯一的條件,這個條件並非要劉邦賞給他這個歸屬於他的諸侯國多少多少RMB,而是一個軍事條件:韓信必須先撤軍。

他想法也很清新明確,既然你們有心來招降我大齊,為什麼還在我國土邊住紮一隊虎視眈眈的兵馬呢?

酈食其本來考慮到這個齊王是個難剃頭,得費不少口水,想不到這麼快就搞定了,不由大喜過望,當即拍拍胸膛說:就是撤兵嘛,這還不是小菜一蝶,既然都是一家人還用得著兵戈相見麼?

於是馬上寫了一封信給韓信送去。

韓信接到信後,第一反應是驚喜。我正要發兵去打呢?既然酈先生隻動用嘴皮子就搞定了,也就省得我兵馬勞頓之苦了。

他馬上決定撤兵。

就這在個節骨眼上,他手下一個叫蒯徹的謀士出現了,他的出現直接決定了酈食其的命運。也使原本就要以和平方式解決齊國問題再次興起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