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龍且之死(1 / 2)

他說:韓信他現在不是突然退兵了嗎?那我不管他是真心退兵還是假心退兵,我就是不追。我不追他他反而會陷入困境。

隨後他又做出了這樣的解釋:韓信現在身在齊國境地,這齊地地大物博,綿延數千裏。到時候如果齊國的百姓們知道齊王咱們數十萬楚軍的支持,必定會自發組織人力物力來反擊韓信的“入侵”。到那時,韓信得不到齊地老百姓的支持,他的糧草就會出現接濟問題,一旦斷糧,我們再出兵,韓信就必敗無疑。

應該說這的確是當時最佳打敗韓信的辦法。這樣的堅守除了齊地百姓會紛紛來反抗外,更重要的是劉邦已派了不少兵來支援韓信了,一旦他在這裏始終不能有所做為,那麼劉邦兵力空虛的情況一旦被項羽查覺到了,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真是這樣,楚漢直爭的進程和格局將徹底改變。

然而,事實再度證明,理論說的再說計謀算的再細也沒用,關鍵還得看主帥的決定啊。

龍且當時充分提現了做為項羽手最為得力大將的“項氏風格”。

叫我倚在這河邊等,他韓信還真以為他是織女啊。再說就算他肯到泰國做手術變成織女,我還不願當那啥牛模牛樣的牛郎呢?

於是,他不顧眾將的勸說,決定馬上率兵渡河去追韓信。

然而,韓信隻退了三裏路就沒有再退了,似乎在等著龍且的到來。

龍且這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在渡河之前還玩起了坤氣風度,直接派人向韓信下了一道戰書。(當然,他也怕韓信玩陰的,還不如直接下戰書得,光明正大的戰一場得了)

韓信接到戰書,信手一揮寫了一個大大的字:諾(準)。

龍且想不到韓信這麼爽快就答應了,不由大喜過望。是夜叫士兵們吃飽睡足,從臉是露出的表情可以看出,仿佛明天一到就可以立下赫赫戰功了。

令龍且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他剛要整裝待發時,卻發現韓信渡過河來了,他似乎很有善心,為了避免楚軍渡河的勞累之苦,主動送上門來。

當時韓信帶來的兵馬少的可憐,用龍且的話來說就是簡直不夠塞牙縫。

偏生韓信象革命烈士一下,大有英勇就義的英雄氣魄,他大無畏的站到了龍且麵前,嘴一張說出的話更是驚人:“龍且你快快下馬受降吧。”

他話中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了,龍且此時已是他韓信的甕中之鱉了。

以目前的形式,韓信應該是龍且的甕中之鱉才對呀。

聽了韓信的話後,龍且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也不多廢話,揮著大刀就朝韓信的頭上去招呼。

你不是要我下馬受降嗎?老子先砍死你再說,看你還嘴硬麼。

想砍韓信的頭顱沒那麼容易,韓信身邊的那些將士也不是吃素的,紛紛上前去攔住龍且。

想群毆,正手癢著呢?龍且這邊的軍士又不是傻子,此時一轟而上,早把“什麼倚多為勝”勝之不武的江湖規舉給拋在腦後了。

韓信帶過河的那點兵馬如何是他們的對手,兩軍剛交上手,韓信就叫了一聲“媽呀。”然後充分發揮其主子劉邦的“打不嬴就逃的光榮作風”,一下子就逃的無影無蹤了。

你龍爺爺在此,想逃沒那麼容易。龍且自然放馬去追了。

也許是因為立功心切,太想擒住韓信去交差了。追到淮水河中央的龍且這時居然沒有發現今天的河水咋一夜之間就變得特別特別的淺,居然騎著馬就可以趟過河去,換在昨天還是騎著馬過河,有多少死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