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韓信還沉醉在下垓一戰中回味無窮, 那是一場多麼酣暢淋漓的戰爭啊,那一場堪稱他人生中最完美的表演。
劉邦的突然到來打破了他用完美編織成的夢,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漢王的親自到來令他有種“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的恐慌感。
果然,劉邦進了營帳後,連客套的寒暄都直接給免了。
十萬火急似的直接就叫韓信接諭。
“大將軍在滅楚之決戰中功不可沒,這個我心裏有數。但是如今天下已經統一了,工作的重心應該由戰爭過渡到建設中去了。現在正是建設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候了,因此,將軍把軍符交出來,回到你的原封地(齊國)去,把那裏的經濟建設抓好才是當務之急。”
“什麼經濟建設不建設。”韓信隻覺一盆冷水潑身,是啊,這金光閃閃的軍符在手中還沒有握夠呢,想不到這麼快就要被上交“國庫”了。
但當時在君命不可違的情況下,他心中雖然不快,但軍符卻不得不交出來了。
交出軍符的第二天,他正要起身去齊國去做他的“齊天大聖”,漢王的使者又到了,使者帶來了劉邦的新詔令:
“楚國雖然已經平定了,但戰爭對那裏的影響最大,是經濟建設的重中之中。鑒於‘港人製港’的政策的可行性,齊王(韓信)是楚生楚長的楚人,特改立你為楚王,以下邳為都,造福一方百姓。”
韓信的心裏這時就象打爛了一個五味瓶,紅黃白藍綠青紫都出來了。
大家粗粗一看,心裏就會想,當個楚王和齊王還不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大力去發展新農村建設,用得著這般“為王消的人憔悴”嗎?
事實上楚王和齊王肯定是有區別的。
1、齊地的地理位置明顯優於楚地。
齊地現在的地理位置最為靠近漢王的大本營,在軍事戰略上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
而當年項羽之所選擇在楚地建都立業,那是因為他想在自己的家鄉人麵前炫耀自己,如果他當時聽從那些儒生的意建在漢中建都稱霸的話,可以想象,劉邦真想來反他來打敗他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2、這是一種趨勢,產生了不良的後果。
一下子立他為齊王,又一下子立他為楚王。劉邦此時對他改封就象三歲娃娃的臉,聽風就是雨,說變就變。
這就象當年的楚懷王一下,人家懷王本來當的好好的,項羽突然要改立他為義帝,這義帝表意上是“升官”了,但實際上被“調升”到偏遠的荒無人煙的山區去了,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空架之帝”。
兩次大調動,韓信心裏雖然起了點疙瘩,但伴君如伴虎,礙於情勢,他不得不乖乖回到風景如畫的江南去當他的“楚王”去了。
“笑問客從何處來。”此時的韓信算是功大成名大就了,榮歸故裏來了。我們可以想象,韓信的回歸一定受到了楚國人們最熱烈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