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搖擺中的定都(1 / 2)

“ 隻有我最搖擺,

隻有我最搖擺,

沒有人比我帥;

隻有我最搖擺,

隻有我最搖擺,

想不想靠過來;

隻有我最搖擺

隻有我最搖擺,

沒有人比我帥;

隻有我最搖擺,

隻有我最搖擺,

想不想靠過來。

……”

當了皇帝後的劉邦每天都時不時的哼上幾句這樣的歌詞。

在汜水稱帝這天,劉邦按眾人意願暫時定都洛陽。但就在他準備帶領手下的文武大臣們去洛陽時,一個人的出現讓他對定都的事左右搖擺起來。

這個人的名字叫婁敬。

這個婁敬是齊人,此時不遠千裏趕到汜水來,隻是為了劉邦建都的事。

這等沒身份沒地位的人,本來要想見到真龍天子劉邦一麵很難,但是婁敬因為有老鄉虞將軍在朝廷為官,因此,很快就見到了劉邦。

一進朝中就顯示出與眾不同的作風來。

首先他的打扮太吸引人眼球了。身上穿著破棉襖,腳上穿著爛草鞋,頭發上紮一個馬尾辨,手裏拉著一根破竹杆,遺憾的是,他手裏就差沒拿一個破瓷碗了,因此離乞丐僅一步之遙。

如果不是虞將軍的推薦,劉邦早就叫人把這“準乞丐”給轟出去了。不過他畢竟久經沙場多年,他知道越是這樣裝著打扮言談舉止非同常人,越是不可小看。

於是他兩話不說,先安排了一場接迎洗塵“快餐”給這個“準乞丐”解決了飽滿問題。

這個婁敬果真非同常人,也不推托,當下就是一陣大朵快剁。

等這個“準乞丐”酒足飯飽後,劉邦這才很是恭敬的問他有什麼事要找他。

婁敬對劉邦的待人態度很是滿意,於是也就不再客氣,開始進入正題了。

“陛下想建都洛陽?”

劉邦點了點頭。

“臣以為不妥。”婁敬直言不諱的說道。

劉邦自然是洗耳恭聽了。

婁敬就接著說建都洛陽不如建都鹹陽。

他說洛陽地區狹小,地貧物稀,經濟不夠發達,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是一個四麵受敵的彈丸之地。

而秦地的鹹陽東靠華山,南臨黃河,四麵都有險要關隘,是個守易難攻的天府之國。在那裏建都遠遠比在洛陽建都要好。

婁敬說到這裏時,大家是不是聯想到項羽當初選彭城作為自己的稱王的首都時,也有個書生拚死相柬,也是勸說項羽在有著天下咽喉的秦地漢中稱王。

但固執的項羽最終在“榮歸故裏”的思想在作怪下,非但沒有聽從他的建意,還進行了“水煮書生”。

後來的事實證明,項羽選擇在彭城為首的確是一大敗筆。

前車之鑒曆曆在目,劉邦對他的意建高度重視起來。

於是他第二天就召集朝中大臣來商量定都這件事。

劉邦剛說出婁敬的想法,馬上就被一片反對聲淹沒了。

“秦地晦氣啊,你看大秦王朝在那裏才多少年就滅亡了。”

“是啊,定都洛陽的周王一統天下好幾百年呢?”

“婁敬是個什麼東西,他信口開河。”

“洛陽好,洛陽好,山美水美姑娘美。”

“洛陽,清晨看日出,黃昏看日落,你好我也好。”

“洛陽……”

劉邦想不到眾人的反對如此堅決。於是在選擇定都洛陽還是鹹陽一時就搖擺不定起來了。

那首《隻有你最搖擺》劉邦唱了無數遍,最終還是拿不定主意。於是劉邦決定去問自從楚漢之爭結果後就一直避門不出的張良。

數日不見,張良雖然清瘦了許多,但精神依然矍爍,麵對劉邦的詢問,他是這樣說的,他說眾臣之所以都反對建都鹹陽,是因為洛陽離眾大臣的家鄉比較近,這是思鄉之情的緣故。

聽君一席話,堪解百日憂。眾臣們原來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才反對遷都的。

劉邦頓時茅塞頓開,大呼:“哦耶,原來如此啊,幾乎被眾臣所誤也。”

於是劉邦立即下令:遷都鹹陽。

遷都鹹陽還有一個問題是,自從當初項羽到達鹹陽後那把大火把阿房宮燒了整整三個月,那裏的裏宮殿已是一片廢墟,得派人去重新修理才能入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