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後,朱老爺子就乘著酒性開始提季布的事了,反正喝了酒說這樣的事最合適不過了,反正說的不對或者說有什麼不良後果都可以以“醉酒胡言”為由唐塞。
夏侯嬰也對季布很是佩服。在朱老爺子的勸說下決定去麵見劉邦赦免季布的死罪。
這夏侯嬰是啥人物,他是劉邦身邊最親的紅人啊。他的話自然引起了劉邦的高度重視,劉邦當即就“長考”起來,最後他礙於“大局觀”和“人情觀”,終於說了句:yes!
於是乎,接下來街道上換成了一道赦免季布的新布告。
隨後的事很簡單了,季布自然到洛陽見到了夏侯嬰,然後在夏侯嬰的帶領下見到了劉邦。
曾經戰場上的“情敵”,此時化敵為友。季布跪下了他高昂的身軀,然後說了一大堆感激的話,最後他說他還會再考公務員的。
劉邦大手一揮,說,不必了,我現在就給了你一個職位:郎中。
這是劉邦對待一級戰犯唯一次大開恩。因為接下來還有一個叫丁公的項羽舊部下也來劉邦這裏,他同樣也希望能得到重賞,結果卻烏紗帽沒撈著,反而陪進了自己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丁公這般“有備”而來,原因很簡單,他曾經放過劉邦一條生路。
細心的觀眾就會留意到當初劉邦在彭城兵敗時,他在逃難的過程中,度過睢水後,曾經遇到兩大最凶險的劫難。先是被楚軍圍住了,這時老天派天兵天將幫了他一回,在一陣烏雲密布和飛沙走石中,他乘機帶領百來名殘兵敗將成功突圍了。
他沒有走出幾裏路,又有一隊楚軍帶兵追上來了。當時他那點人馬已是凶多吉少。於是他就用三寸不爛之舌對追來的楚軍將領說了一番客套的恭維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將領居然被他說服了,悻悻地帶領部下走了。
當年放走劉邦的那個將領的名字就叫丁公。
據說這丁公還跟季布沾親帶故,他聽說季布被赦免後還得到了重用,於是他呼啦啦的來了,他以為憑他放劉邦之恩,得到高官厚祿一定不在話下。
然而,他很快就發現,這一趟皇宮之行是一趟不該趟的渾水。
因為他在劉邦麵前跪下說出緣由後,得到劉邦的獎賞隻有這樣一句輕飄飄的話:給我托出去斬了。
丁公就不服了,他說道:“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的事麼?”
劉邦冷笑道:“就算你當年於我有恩,那又如何?做人將臣,就在一個忠字,你在戰場上都詢私舞弊貪贓枉法,那麼以後在官場上肯定有過之而不及。象你這樣不忠不誠之人留之何用?”
就這樣丁公被斬了。
丁公是可悲的,因為劉邦要找一個“殺一儆百”“殺雞敬猴”的人來樹立威信,恭喜丁公,他光榮地趕上了這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