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分封的時候到了(2 / 2)

最後分封的是陳平,他被封為戶牖侯。

當聽到劉邦的分封時,陳平雙膝跪地,淚流滿麵地說:“臣無功無德,請陛下另封他人。”

劉邦就說了,你怎麼沒有功勞了,你的許多計謀都很好啊。沒你的妙計我能打敗項羽嗎?

他說的了是實話,如果沒有陳平的反間計弄掉了項羽身邊第一謀士範增,他要想在楚漢相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無亦於癡人說夢。

陳平說這一切歸功於一個叫魏無知的朋友。他說當初如果沒有魏無知的幫助的推薦,他哪能為陛下效力呢?

陳平的這番話一出口,劉邦對他更是刮目相看。

當即宣魏無知進宮,賞了他黃金千兩。

但就在張良和陳平受封時,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們就不服了。他們說,他們是用鮮血和漢水換來這個侯的封號的。象蕭何等人哪裏上過前線呢?為什麼要封他為侯,而且還排在第一的位置呢?

劉邦沒有與這些武將們進行理論。隻是講了一個故事給他們聽:獵人和狗。

追殺野兔,靠的是獵狗。而發號施令,靠的是獵人。

短短的十九個字,喻意著什麼?

劉邦知道這些武將們終將會明白的,沒有這些文弱書生們出謀劃策謀就算他們勇冠三軍,那又如何?能打得下這天下嗎?

外族人分封完畢,接下來劉邦還對自己家族的人進行了分封。

兄長劉賈封為荊王(管轄淮河以東)。

次兄劉仲封為代王(管轄代地)。

小弟劉交封為楚王(管轄淮河以西)。

劉肥(曹氏生的兒子)被封為齊王。

呂後的兒子劉盈早就定為太子了,這裏就不用再分封了。

分封完畢後,劉邦的老爹劉老公不服了。他提出了抗議。說是自己的大兒子劉倍沒有分封。

劉邦的大哥英年早逝,劉邦當年當流氓時,大嫂對他很是冷淡,一年四季想到他家打打牙祭也不行,因此當年饑一餐滿一餐的劉邦很是不滿。

但劉老爹畢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因此對劉邦進行了苦苦相求,最後被逼急了,又礙於老爹的顏麵,最後決定還是封一個侯給他當吧。

不過劉倍被封為侯後卻喜怒交加。喜的是自己終於也被封為侯了,怒的是誰當了這個侯也不會好受。

這倒不是說劉倍封的侯空有侯名沒有實權,相反實權還很大,但問題是這個侯的封號太不雅觀了點:羹頡侯。

羹頡就是吝嗇的意思,話中暗諷著什麼想必聰明的讀者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至於胸中無墨的劉邦是如何想出這麼一個好的封號,我們沒有必要去調查,因為身為皇帝,他手下的智囊團總不會是吃閑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