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一波末平一波又起(1 / 2)

前麵已經說過,當初劉邦在彭城兵敗後,逃到下邑後,召開了一次總結大會,會議上張良根據形勢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計劃。

他建意劉邦把三個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與強大的項羽抗衡。

這三個人分別是:韓信,彭越,呂布。

果然,劉邦搞定這三個人後,最終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然而,隨著形勢的轉變,當初他得力的三虎將,現在變成了三個他認為最大的威脅。

所謂“功高震主”也。

韓信平白無故被呂後的妙計處理後,天下並沒有就此太平。相反,正是由於呂後草率的行為造成了很惡劣的後果。

俗話說:兔死狐悲。韓信死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劉邦的就是三步走的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彭越。

當然,與其說是彭越居安思危主動站出來反劉邦,不如說是被劉邦逼出來的更合適些。

劉邦去平叛陳豨時,曾召令彭越一道前去的。但當時彭越因為身體有“疾”(理由和韓信如出一轍),所以推托了。

按理說人家有病不能去,就算是皇帝好歹也要體量一下,但劉邦當時卻不這麼認為,他為此還大發雷霆。

叫韓信出征,韓信以病推托,現在叫你彭越出征,你彭越也以病推托。真麼會這麼巧,一到關鍵時候都病了。

什麼病,怎麼早不來晚不來,偏生這個時候來。怕是相思病吧。

當時有點憤怒的劉邦就寫了一封信送到彭越那裏,極盡挖苦之能事。

看了信後,彭越心裏並不好受。相思病倒真的沒有,但憂鬱病倒馬上發作了。

自劉邦奪到天下後,到現在誅殺的諸侯王也有好幾個了。

燕王臧荼第一個被他幹掉的,但好歹這個人也死有餘辜。

其次是楚王韓信突然連降三級,讓人二丈摸不著頭腦。

韓王韓信被逼著投靠匈奴,後又被劉邦的大軍所滅。

這幾個人除了燕王臧荼是主動扯起造反的大旗,其它人都是被逼著造反的。

劉邦的下一個目標該不會是我吧。

彭越心裏這麼想著時,就變得不安起來。正巧這時,韓信又被斬了。這下彭越就再也坐不下去了。他馬上召集心腹召開了一次政治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該何去何從。

會議一開始後,部將們就以手中無一兵一卒的韓信被枉殺為突破口,力勸彭越起兵造反。(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好再圖個功名利祿)

但麵對部將一浪高過一浪的造反聲,彭越卻總是搖搖頭,並且說出了自己三點理由:

1、劉邦封我為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輕易言反?

2、退一萬來講,此時的漢王朝已強大無比,就算想造反,也隻有一個結果:死路一條。

3、自己的死是小事,但不能牽連到我的家人和族人及眾將們你們啊。

但他的觀點並沒有得到部下的共鳴,相反他們馬上進行了最強有力的反駁。

1、誅殺功臣是每個開國君主的優良傳統作風,劉邦有過之而不及。

2、韓信已是前車之鑒,劉邦的下一個目標已經索在大王您身上了。

3、劉邦現在召你去朝廷,如果大王真的應詔而去,那麼結果隻有赴韓信的後塵:死路一條。

這下,令彭越左右為難了。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但真要他現在去造反,就算他有反心,也沒有反膽啊。

於是彭越決定選擇了等的戰術,他決定等到劉邦消了氣,再去負荊請罪,化幹戈為玉帛。

然而,所謂樹欲靜而風止,就在彭越還想回心轉意時,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卻把他直接給逼上梁山了。

這件小事得從彭越手下一個叫蔣公的人說起。

這個蔣公因為和彭越是老鄉的關係,再加上他以前行軍打仗時,每每都身先士卒前麵,屢立戰功。因此,在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後,彭越也讓蔣公做了自己的太仆(類似於秘書)。

都說飽暖思淫欲。這太仆以前在行軍打仗時是個好士兵,但當了太仆後,他的人生觀念就轉變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以前他還農民時,他的思想是很好的,道德品質也是很強的。但一旦做了官,思想就腐化墜落了。

太仆仗著是梁王身邊的大紅人,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起來。

一次,他喝了酒後,駕著他的豪華馬車四處溜達,並美其名曰:兜風。

人家兜風一般是到人少景美的地方去,但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兜風時盡往人多的街上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