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 生聚人丁(1 / 2)

自從勾踐越之後,伍子胥以稱病為理由,屢次不上朝。無奈之下,夫差派太子姬友前往探望。臨走之前父子間有一場對話,夫差意味深長地說:“等父王百年之後,友兒將繼任王位,所以從現在起要學如何與朝中大臣相處。”太子問:“伍相國有大功於國,此等元老大臣該如何相處?”夫差正色說到:“情麵上要敬重,伍相國年紀大脾氣也大,所以要讓他三分。可臣子終究是臣子,吳國乃姬姓之國,非伍姓之國。友兒,這一點要切記。朝中大事,事先確實要與臣子商議,然決斷權是落在你的手裏。你可聽明白?”太子頷首回答:“兒臣明白。”

若不是父親命令,太子還真不想去見伍子胥,理由是伍子胥霸氣太重,正如之前伯嚭所言:“伍相國倚老賣老,欲與大王分庭抗禮”。存越還是滅越,表麵上看隻是政見不一,實際上還牽扯到朝堂之上誰執牛耳的問題,夫差的用心,太子自然明白。

漸漸地,太子來到伍子胥的府邸。得知太子前來,伍子胥裝出病懨懨的樣子,讓家奴攙扶著他走出臥室。正當他欲要行君臣之禮時,太子姬友說:“相國貴恙在身,不必多禮。友特奉父王之命前來探望相國。”伍子胥說:“謝大王盛意,然老臣的病情難見好轉。”太子不願意與伍子胥繞彎子,幹脆直抒胸臆:“敢問相國,病因可是越國?實不相瞞,友對父王的決斷也持有異議。”聽到太子這麼說,心裏暗喜,說:“太子如此想,甚好,望勸諫大王不可對越國麻痹大意。老臣日夜擔憂,勾踐有朝一日會舉兵伐吳。”夫差父子早就知曉伍子胥是裝病,眼下太子愈發確定,於是說:“麻痹大意?之前友也如此認為,還特意進諫父王。”說到這裏,他有意不說,伍子胥催他說,於是他繼續說:“勾踐是已歸國,然防越之心並非全無,特令有司日夜監查,是故勾踐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之間。相國若有疑慮,亦可派人前往監查。”

話到最後,伍子胥終於明白,原來夫差父子政見一致,都不持滅越之心,太子前來不過再次強調夫差的立場。待姬友走後,伍子胥想著這病不該長久裝下去,太子的話倒提醒了他,於是他決定派人監視勾踐的行為。

當伍子胥的親兵來到越國,碰上春風滿麵的勾踐,他一身樸素的打扮,若不是事先知曉他就是勾踐,伍子胥的親兵還誤以為他是農夫呢。那勾踐手裏捧著二壺酒,身後跟著一個壯漢,那壯漢正趕著一頭豬,彼此朝一戶農家走去。敲開門後,勾踐作揖賀喜,用爽朗的聲音說:“恭喜,恭喜!聽說昨夜你家生個女娃子,寡人特意前來祝賀,獻上一頭豬外加二壺酒,不成敬意。”

開門的那一瞬間,年輕的農夫正哭喪著臉,怨憤媳婦沒能替他生男娃,突然看到勾踐前來賀喜,滿臉驚訝,以至於無語,待緩過神來,他的臉色如同雨過天晴,頓顯喜色,趕緊請勾踐入屋。俄而,有一農婦抱出女娃子,勾踐順手接過,做一番逗弄,一臉歡樂的神情,像對待自己的嬰孩。那農夫接受禮物之後,一臉不解地說:“賤民不過生一女娃,哪能受主公如此大禮呢?”勾踐說:“寡人喜歡女娃子,你要是能多生幾個女娃子,能得到的獎賞就更多了。”

勾踐笑了,農夫一家也跟著笑了,這一副與民同樂的場景,讓屋外的伍子胥家奴看得心生驚歎。

突然有三兩個人,急衝衝地走來,看他們的著裝甚是樸素,然其舉止風度,卻有異於庶人。他們也進入農夫家,對勾踐行君臣之禮,勾踐稱呼為首一個為“文大夫”。原來文種找勾踐商量大事,得知其前往某戶農家,於是也就前來。

文種對勾踐說:“微臣有要事欲與主公商議。”勾踐乘勢說:“寡人也有事欲與文大夫商議呢。”一經追問,事關生聚人丁。農戶想挽留勾踐等人吃午飯,勾踐同意了,但要求文種等人須掏出一點禮錢。飯菜端上來,伍子胥的家奴憑借其好眼力,一看看出那並非山珍海味,不過農戶的家常菜,暗歎著:“如此粗陋不堪的發菜,勾踐竟然能夠下咽。”

就餐期間,越國君臣商議著生聚人丁的事情。勾踐說:“寡人思索著,越國務必生聚人丁。”文種笑著說:“微臣正為此事前來。因會稽敗北,越國人丁銳減,或為吳人所殺,或為吳人所擄,或潰逃他國。目下,主公雖然誠迎天下人入越,然天下百姓敢於脫離舊主逃離他國者,畢竟是少數。因此,若欲興旺人丁,還是以生聚越國本地人丁為主,以誠迎他國人入越為輔。”由於身在民間,勾踐時刻注意自己的親民形象,一臉謙遜地說:“寡人聽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而今天下百姓歸越者,寥寥無幾,蓋因寡人無能。既已如此,寡人就率越人繁衍生息吧。”文種接著說:“主公過謙。昨夜,微臣草擬一份生聚人丁的奏折,過後請主公過目。”勾踐說:“那份奏折沒帶在身上,對吧。內容應該還記得吧,念幾條給寡人聽聽。”於是文種列出其中兩三條,說:“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勾踐聚精會神地聽著,不停地頷首默認,待文種念完之後,他想到送給農戶的禮物,對文種說:“依寡人之見,務必加上,生女子者,贈二壺酒一豚,生丈夫者,贈二壺酒一犬。”文種不禁問道:“生女子者,贈之以豚,生丈夫者,贈之以犬,是否有失輕重?”勾踐說:“眼下我越國急需女子啊。文大夫忘了嗎?兵敗會稽時,為乞降於吳,我越國獻出無數女子,以至於越國眼下,有多少適齡青壯未娶。”文種回答:“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