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中要員到齊時,勾踐把那塊布帛扔給他們,依舊怒氣衝衝地說:“列位,看看!好好看看!看那吳國,得寸進尺,看那伯嚭,貪得無厭,我越國何時才有出頭之日?”朝臣們看過布帛後,內心也格外沉重,彼此間麵麵相覷,一時竟然無語。
勾踐轉眼看範蠡,問:“範大夫,眼下可否發兵?”範蠡毫不留情地回答道:“不可。”勾踐質問:“為何?”範蠡嚴肅地說:“天時未到。眼下吳國鋒芒正盛,自北伐得勝以降,有中原國家受製其威,紛紛向其朝貢。眼下若發兵,勢必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諸稽郢等人勸諫:“範大夫所言極是,發兵不得,眼下唯有忍。”勾踐一臉懊惱地說:“忍!要忍到何時?越國受製於吳,就不能有所反製?歸越以來,諸位同寡人一道,苦心戮力,辛勞所得白白讓與吳國,難道不痛心?有道是君憂臣辱,主辱仆死,諸位難道不為自身著想?”
待牢騷完畢,曳庸發言:“主公眼下還是置辦梁木為要。”勾踐閉著眼睛,無可奈何地點頭。文種從長袖中掏出一份布帛,說:“若說反製之策,文種不才,特此奉上伐吳七術。”勾踐的眼睛頓時一亮,待布帛呈到手中時,文種又添一句:“吳國大興土木也在七術之中。”勾踐看完之後,把布帛交還還文種,要他當眾宣讀。那七術分別是“一曰重財幣,以遺諛臣;二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三曰遺之好美,以為勞其誌;四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盡其財,疲其力;五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六曰疆其諫臣,使之自殺;七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
關於“伐吳七術”的內容,曆來眾說紛紜,還有人認為是“伐吳九術”,把“美人計”也歸納其中。然司馬遷的《史紀》明確記載,勾踐隻用其三,因此所謂的“美人計”和“遺之巧匠”等,勾踐斷然不曾施行。
文種念完後,朝臣間頓起嘩然。諸稽郢等人暗自揶揄道:“什麼伐吳七術?盡是齷齪之策。”勾踐也在暗想著:“伐吳七術,固然能滅吳,可有朝一日一樣能滅越。”
曳庸經過一番思索後,曰:“微臣竊以為,遺之好美與遺之巧匠,我越國切不可實施。其一,眼下吳國鋒芒正盛,有中原國家向其朝貢,若慫恿其大興土木,恐難盡其財,難疲其力。其二,越國若力言修宮室,所需物力豈不悉數出自越國?如此一來,害吳不成反害越。”曳庸一說完,有數人表示附議。
文種不禁反駁:“眼下吳王大興土木,伸手向越國索物資,難道越國不從?”諸稽郢反駁:“此乃兩碼事,望文大夫莫混為一談。吳王自身要大興土木,其所需不足,才向越國索要,我越國不能不從。可今後,若慫恿其修宮室,所需全部物力,豈能不由我越國所出?”
看到臣子如此圍堵文種,勾踐表示某些計策不可實施。可他說:“重財幣,以遺諛臣,乃不得已而為之。說的就是那個伯嚭。堅厲甲兵,以承其弊,此事全權交予範大夫。疆其諫臣,使之自殺,此計甚好。”勾踐斬釘截鐵地說:“伍子胥,寡人巴不得除之而後快。一而再,再而三,伍子胥力諫夫差殺掉寡人,滅掉越國。有他在,我越國永無寧日,有他在,賄賂伯嚭,將無休無止。”
俄而,一直沉默不言的苦城終於發言:“貴糴(念,底)粟槁,以空其邦,此計倒也可行。”方才諸稽郢等人借“伐吳七術”狠命批駁文種,不留情麵,可苦城認為眼下的越國還是以大局為重,不該計較個人得失。果然,勾踐會曉其意,接著說:“寡人也覺得此計可行。喪期不討伐,乃天下準則,然先王離世時,吳國棄天下準則於不顧,發兵討伐。吳國不仁在先,莫怪寡人不義在後。我越國務必找準時機,實施此術。”
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伐吳七術”的是非可否時,範蠡一直沉默不言。當緊急朝會結束後,他與文種結伴回家,途中他不禁問文種:“子禽兄為何想出此等策略?”文種明白範蠡在含蓄地指責他,於是他說道:“文種何曾不曉?如此這般,盡是勞民傷財之舉,甚至傷天害理,可眼下越國也隻能如此。若有罪責,一切由文種來承擔。”範蠡不再言語,他甚至為文種擔憂。所謂“伐吳七術”,能滅掉吳國,又豈能不滅掉越國?疑心頗重的勾踐看了之後,會有何感想?想到這裏,範蠡又思索自己今後的命運。入吳為奴期間,範蠡曾讓勾踐嚐糞問疾,讓一個諸侯王去做如此齷齪下賤的事情,勾踐內心能原諒自己嗎?
這一天,範蠡原本以為清淨無為,可最終被徹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