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劫後餘生明誌氣 風鈴渡口吐玄機(2 / 2)

徐言雖心中牽掛,無奈員外已去,隻得上船,獨自坐在船頭,看著浩瀚煙波,想員外口中所言,甚是詫異,不知不覺間,船到楚江碼頭,便尋得一處客棧住下。傍晚間,街上人聲噪雜,徐言忙開窗一看究竟,隻見四個轎夫抬著一頂轎子,前頭一男子騎高頭大馬引路,七八家丁旁邊不行,街邊百姓交頭接耳,指指點點,徐言見此景,便下樓出門,詢問路人何事,路人道:“此乃本地富豪,已故州府安撫使副使齊大人獨子,當今州府老爺小舅,今日不知何故,如此招搖過市,與以往的做派完全不同,想必是將哪家姑娘搶回去。”

徐言聞道,甚是詫異,似這般朗朗乾坤,豈能有如此目無王法之徒,欲上前問個究竟,忽然衣角給人拉住,徐言回頭一看,似曾相識,回想半天,方記起此人乃呂員外家人何三。見是老熟人,便與何三到客棧房間,何三略顯激動道:“太好了,今日能在此遇到先生。”

徐言苦笑道:“是啊,真是湊巧,快三年了,何兄弟過得可好啊?”

何三搖搖頭道:“這些年一直在外做些散工,勉強度日啦。”

徐言問道:“何兄弟可知這外邊事由?”

何三點頭道:“先生初來此地,此人乃楚江首富,和信商戶老板,姓齊單名民,原西北道行軍大營先鋒官麾下偏將齊隼的獨子,他大姐嫁與現任荊襄知府,商貿上周邊三省影響巨大,主要經營藥材、茶葉及木材,家資甚巨”

徐言臉色疑惑,問道:“那如何今日有此作為,聽路人說,此人強占人家姑娘為妾,這又是為甚,似這般人家,見他長得也算一表人才,如何就要這般行事啊?”

何三笑道:“先生剛來此地,對本地民風有所不知,楚江一些百姓素來喜愛嚼舌根,在背後說人長短,齊老爺身為武將出身,並非本地人士,三十年前西北道匪亂平息,兩江提督派他節製楚江駐軍,後沿江一帶盜匪被平,不知何因,便留在楚江行州府安撫道副使職,主管地方治安,從六品,十年前退位後賦閑在家,在世時,常布施鄉裏,山田頗多,大多送農民種糧而不收地租,在百姓中口碑極好,可惜前年病逝了,據說生有一子二女,大女兒嫁與現任荊襄知府老爺,小女兒尚待字閨中,家族龐大,皆是楚江本地大戶人家,據說他姐夫知府大人乃本朝太傅的外甥,齊民在其父過世後,接過家族生意,據說好聲色,已無人節製。”

徐言聽聞,方知原來如此,便問其那夜馬匪劫城之事,如何事後音信全無,何三道起此事,淚流滿麵,感員外待其之恩,無奈天降橫禍,幸上天垂憐,管家救走三娘,可惜已不知身在何處。

徐言聽聞三娘曾有逃離,忙雙手合十拜謝上天,願三娘平安無事。如今心事稍放,便請何三相伴左右,他日考取功名,也好有一貼心人物相隨。

何三告知徐言,雖本朝天子開明,舉孝廉,求賢若渴,但每次科舉考試,主考官多為翰林兩大學士,所用之人大多用兩府門生,非其門下學子者,難有大用處,即使榜上提名,也隻能落個閑職供養,先生才高八鬥,誌存高遠,文章更是了得,但在當下,先生需要有人舉薦,方能在仕途如魚得水也。徐言雖飽讀詩書,然對朝堂之事知之甚少,見何三如此道來,便知此乃進入仕途要道,便詢問如何令人舉薦,進入兩府學士法眼。

何三笑道:“適才街上齊家公子,其姐夫乃本州知府,小人雖知先生不齒與此等人為伍,但如能得到齊家公子相助,便能一馬平川,如先生允許,今日齊家公子喜事,我便至街上購得禮物,上門討杯喜酒,定令齊家公子下帖相請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徐言久在外漂泊,厭倦此種居無定所時日,想年近而立,還一事無成,不可似之前酸腐,便默允何三上門打點,以圖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