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的大旗插遍了中原大地,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大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彙集天下起義軍首領於鄴城,共商大事,這一群大老粗又懂得什麼大事,隻能憑著誰的兵多,話語權就大。
這所謂的會場,不止一次將要打起來,最終還是張角憑借著自己絕對的話語權掌握了局勢,定下了一個進攻目標——洛陽。
正如方磊先前所謀劃的那樣,張角率領著天下起義大軍共三十萬轟轟烈烈的開往洛陽,扣破虎牢關,直逼洛陽。
起義軍的進攻消息震動京師,正在翻雲覆雨的漢靈帝劉宏被自己的大舅哥,大將軍何進從床上揪了起來,坐到了龍椅之上,要求他下令剿匪。
“陛下,賊兵勢大,大軍直逼洛陽,應下令讓各州州牧,刺史自行招募兵勇,前往剿賊。還請陛下聖斷!”曾經的屠戶,現在的大將軍何進,在這時不似靈帝一樣的六神無主,卻是思路清晰,向大漢皇帝陛下進諫。
當慌亂的劉宏聽到何進的諫言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賺動腦筋想想看怎麼辦,而是看向了旁邊的小黃門蹇碩。
一個皇帝當到這個份上,實在是過於不堪,拿一個主意都需要身邊的宦官參與,但是話說回來,多年的房事下來,早已挖空了他這大漢天子,已經讓他的智商無限於接近於零。
站在皇帝身側的蹇碩聽到以後,也是不敢吭聲,一個宦官,即便是皇帝抬舉當上了帶領軍隊的北軍中侯,又能有多大氣候,更何況手下的將領陽奉陰違,都不聽他的話。
反而是曾讓靈帝常謂“張常侍是我父”的中常侍張讓頗有急智,進言道:“陛下,大將軍所言萬萬不可,一旦放開兵鋒,那麼就會讓各地擁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麵啊,陛下!”
何進聽了張讓竟然對自己的意見有異議,便是在朝堂之上與張讓辯駁了起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兩方吵得不可開交,就算是再也沒有脾氣的靈帝也發了火,道:“張讓!你最後出個主意,讓朕與大將軍都滿意!”
與何進吵得麵紅耳赤的張讓聽罷心中打起了算盤,思忖了一會兒以後便道:“陛下,老奴以為應該讓蹇碩與大將軍帶領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等人剿滅賊軍,想必這個建議大將軍也一定是願意的了。”
此時的漢靈帝劉宏早已是不耐煩,不管其他人是否同意,終於乾綱獨斷了一次,讓何進與蹇碩按照張讓的辦法去召集中郎將們共同剿滅黃巾軍。
何進雖然身為大將軍,但是仍然不能夠完完全全的架空這個高高在上的天子,雖然心中不願意與蹇碩這個宦官為伍,但還是不得不從。
朝議已畢,張讓看著蹇碩與何進雙雙離開皇宮,嘴角情不自禁地向上揚了揚,正當他心裏樂得開花的時候,中常侍趙忠卻讓小太監傳話讓自己回寢殿一趟,張讓自然是不高興,但還是得回去跟趙忠等人解釋一番。
張讓剛剛回到寢殿,不待他有所回答,趙忠等人一擁而上將他圍了個水泄不通,你一句我一句,無非問的都是為何讓蹇碩去陪何進之類的問題。
“夠了!”張讓原本心裏挺高興的,被這樣一攪和頓時老大的不樂意,無奈的解釋道:“你們懂什麼?整天就知道去捧哪個後宮娘娘的臭腳!盧植這幾個中郎將的軍隊加起來不過五萬,加上蹇碩手下的三萬禁軍,總共八萬人,而黃巾賊呢?一共三十萬,將近四倍於他,去了就是送死!”
一直被靈帝寵信有加的趙忠被張讓嗬斥自然不願意,又提出了為何讓蹇碩去送死的問題。
“唉……趙忠啊,你難道沒看出來自從蹇碩被陛下寵信以後是屢屢升遷,最近又當了北軍中候,蹇碩開始對我們兩個囂張跋扈了起來嗎?陛下也不複往日寵信?借此機會,除去蹇碩,正是我們重獲寵信的時機!”張讓顯然對自己的計劃有些興奮,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引來了附近的小太監的注意。
當張讓完全說明意思之後,趙忠等人方才作罷。
正當張讓這邊歡欣鼓舞的時候,在另外一個宮殿裏,一個孩童聽到了蹇碩與何進出兵討伐黃巾軍的消息後,卻是暗自握緊了自己的拳頭。
且說眾位看官,欲知這孩童姓甚名誰且他為何緊握拳頭,且看下回分解。
黨爭是在政治中最要不得的,卻無法避免的。——元順·《全球編年史·第一章:亂世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