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洛陽驚變(1 / 2)

身披長袍的人露出了他略帶風霜的臉,雖然歲數不小,但麵龐光黃,常年進出皇宮的屠戶大將軍又如何不認得,這人正是黃門令、中常侍張讓。

盡管平日裏對這些太監們深惡痛絕,自己也常常在朝堂之上諷刺他們,但是論對皇帝的掌控程度,何進還是承認不如這些太監。

“張常侍有何貴幹啊?”何進陰陽怪氣,按捺住拔出鞘中劍的衝動,看著這麵帶陰笑的老不死的,咬牙切齒。

張讓自然見過不少大世麵,不然也不會深受兩朝皇帝寵愛和其他同僚們的代表,見到身邊刀戟林立的場麵,輕輕一笑,也不多言,僅僅是行了一個標標準準的拜禮,便站立不動,不再說話。

何進坐在高台之上不說話,但是其部署就沒有那麼好的脾氣了,一員脾氣火爆的小將跳將出來,對張讓大喊大叫,每句話都捎帶上張讓的老娘什麼的。這番話聽起來雖然有些粗鄙,但是何進在心裏還是非常喜歡這話,心裏頓覺爽了不少。

當然,既然張讓是來有事的,就不能將他逼的太急,不然不好收場就太麻煩了,何進遂急忙令那小將住嘴,端坐高台,盯著台下麵不改色心不跳的張讓。

“請大將軍屏退左右。”張讓聽那小將罵完,慢慢吐出一句話。

此言一出,眾將俱是大驚,天下誰都知道宦官和外戚水火不相容,這張讓難不成是來大搖大擺刺殺大將軍不成。

盡管何進是屠戶出身,但是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下來也是知道一些進退的,更何況要論力氣,張讓是拍馬也比不上他這個出身屠戶的大將軍。

何進一招手,眾將退下,張讓見何進有所表示,不待何進說話,拉起何進的手便進入內堂,與其密商。

兩個人,小黑屋,隻有一個人在說話,說的是口沫橫飛,而另一個人心中冷笑,口頭上答應。

張讓前腳踏上馬車,後腳何進從後堂出來便召來了他平日裏最為信任的兩位將領:司隸校尉袁紹袁本初,典軍校尉曹操曹孟德。

坐在台案前的何進看著麵前的兩位平日裏讓他最為信任的部下,道出了張讓來找他的原因。

原來張讓等人說是蹇碩打破了宦官與外戚之間的權力平衡,但歸根到底還是他們嫉妒蹇碩權勢漸盛,於是建議,外戚和宦官聯手殺了蹇碩,逼死董後,廢了獻帝劉協,擁立靈帝長子劉辯。

身為宦官之後的曹操在宮中的宦官黨羽甚多,自然不希望宦官與外戚兩邊魚死網破,自然是強烈建議何進與宦官合作,想想看古往今來廢立之人隻有伊尹和霍光做到,僅僅是名垂千古這一點,便讓何進動心不已。

至於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若不是考慮到從小與曹阿瞞玩耍,恐怕早已指著鼻子罵起來。現在,他麵帶冷笑,不屑的看著曹操,強烈反對何進與宦官合作,相反的是,他主張從外召兵進入洛陽,與大將軍手下掌握的軍隊徹底解決宦官。

此時的何進也是左右搖擺,他自己也知道,行廢立之事的臣子雖然在位之時風光無二,但是身後抄家滅族太過尋常,再加上袁紹所說隻要宦官一滅,小皇帝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心中便慢慢的感覺自己不應該和宦官合作。

一代奸雄曹操又怎麼不知道此時何進心中所想,但是仍然強烈反對召外州兵馬進入洛陽。

袁曹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吵不休,何進一拍桌子,最終決定假意與宦官合作殺掉蹇碩,讓自己掌握西園軍,再行廢立之事,徹底擴大外戚的權勢,同時召外兵入洛陽為自己保駕護航。

當消息傳入宮中,仍然在皇宮裏為何進是否肯答應合作的條件擔憂的張讓高興的跳了起來,盡管何進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張讓也打算著在斬殺蹇碩之後就將何進誆進宮裏,一舉斬殺,這樣皇帝還是宦官們的皇帝。

公元187年4月,僅僅在漢靈帝駕崩一個月之後,何進與張讓等人合謀,以亂黨的名義誅殺蹇碩,隨後何進發“清君側”的號召,召集全國各地兵馬進京勤王。

很多地方的太守和刺史,都將這件事不看在眼裏,他們想著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朝廷自身難保,他們又哪裏有閑工夫去管皇帝的死活,他們心裏麵其實恨不得劉家死光了,他們才好自己舉起大旗,自立為帝。

然而,在有心人的眼裏,這是一個入主中央朝廷的天大的好機會,李儒,便是這樣一個人。

“嶽父大人,你且看此詔,此乃大喜啊。”李儒手捧剛剛從宣旨官手中拿過的皇帝詔書,指著上麵的內容給麵前這個腦滿肥腸的粗鄙漢子看。

能讓李儒喊嶽父的自然就是董卓董仲穎,而當董卓看到這詔書的時候和其他的地方官吏一樣,是怎麼不去執行,甚至他還有想法,把宣旨官殺掉,再說著宣旨官是遇到黃巾餘孽,不治身亡的。